● “医心医意 ‘手’护光明”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走进吴山广场,获人民日报新媒体等点赞
7月6日,烈日骄阳,我校团委组织康复技术系“医心医意 ‘手’护光明”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走进吴山广场,中医推拿、健康宣教、康复训练等专业服务让社区老人纷纷竖起大拇指。
● 寻觅传统文化 艺术赋能乡村——“灯盏太公IP文创设计”团队暑期社会实践
百年芳华映初心,笔墨丹青颂党恩。我校“灯盏太公IP文创设计”团队来到杭州临安区上田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深入田间地头,对“灯盏太公”的民间故事进行调研,并设计“灯盏太公”IP形象和相关文创产品。团队走进地方展览馆,和村委村民深入交流,寻找村中最年长的老人,借助《钱氏宗谱》追溯村子四百多年的历史。团队成员运用艺术设计技能,细化作品颗粒度,将IP文创作品融入农产品包装、文创产品,设计多形象的“灯盏太公”IP形象套装,开发定制IP农产品包装、十八般武艺盲盒、鱼坑寻宝等文创产品,实现文化与农业、旅游业的结合。拓宽乡村经济发展路径,提升村民经济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 “寻古籍,数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绍兴越生美术馆
为更深入了解中华珍稀古籍的保护与传承,6月29日,我校“寻古籍,数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前往绍兴越生美术馆,展开古籍数字化寻访调研,了解中华珍稀古籍保护和传承工程。浏览“浙江越生文化传媒集团中华珍稀古籍数字仓库”,如同漫步在历史长卷中。宋代《中庸辑略》《周禮十二卷》等文集有序排列在电子书架上,我校暑期实践团的成员们用手轻轻一挥,电子书便一页一页、图文并茂地呈现在眼前。目前,中华珍稀古籍保护工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型古籍保护方式也在逐步推行,后续“寻古籍,数未来”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将继续走访杭州国家版本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地,深入推进古籍数字化的调研工作。

● “艺心相伴实践团”暑期点亮养老院
实践团队由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特殊教育、手语翻译、中西面点工艺等4个专业的7名学生组建,以“爱无障碍,情满夕阳”为主题,走进杭州钱塘区和禾颐养中心与西湖区府苑社区,通过手语教学、红色记忆分享和集体游戏等多样化的专业实践和情感交流形式“以残敬老”“以特爱老”。团队成员们充分展示了特殊职业教育的专业技能和奉献精神,提升团队凝聚力和合作能力,为构建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贡献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