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这是南宋一个名叫谢处厚的人写的一首诗中的后两句。全诗如下:
谁把西湖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这首诗记载着这样的一个典故:
北宋末年,孙何做钱塘太守,其好友婉约派词人柳永作词《望海潮》送给他: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凤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饶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an)无崖。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she)。重湖叠(yan)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fan)夜,嬉嬉钩叟莲娃。千琦拥高牙,乘醉听歌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此词不仅写尽了杭州的繁华,而且清丽脱俗,深得市井歌妓的喜欢,而被广为流唱。
金国皇帝完颜亮听了这首歌词后,深为不能欣赏此人间美景而遗憾,于是,命画工数人,乔装潜入杭州,把西湖的美景画下来送给他看。完颜亮看了画工画的画后,以为西湖风景比柳永描绘的还要美,就起了南侵的野心。他在画上题了一首诗:
万里车书盍(he)会同,江南岂有别封疆?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其南侵野心照然若揭。
当时有很多人认为完颜亮的南侵是受了柳永的《望海潮》词所激发。当时临安府有一个名叫谢处厚的人就写了上面这首诗。谢处厚的诗所反应的应该说是当时大部分人所持有的一种观点或看法。
金国南侵是否由枊永的这首词所致,姑且不论。不过当时有开明之士,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到是很有见地的。当时庐陵(今南京)人罗景纶曾作评语:“耆(qi)卿(柳永字)此词乃逆亮送死媒也(完颜亮南侵末果,回去后不久后就死了,罗景纶认为这和完颜南侵有直接关系,故有此语),未足深很。至于荷艳桂香妆点湖山清丽,使士大夫流连歌舞忘顾中原,是则可恨耳。”(一语道破亡国之因!)。并和诗一首:
杀胡快剑是清讴,牛渚依然一片求。
却恨荷花留玉辇,竟忘烟柳汴宫愁。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的不满!
其实,金国南侵的野心早已有之,因为柳永的一首词就引得金国南侵,未免言过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