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三)

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5年10月10日 点击数:

我在第一篇文章中谈到,素质教育有三大要义: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在第二篇文章中,阐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完整意义上的人。本文谈谈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

有专家认为: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全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在这里,专家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放在首位,说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地位和重要。在古今中外,几乎所有教育家或从事教育的人,或者是重视教育的政治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人的品德的教育。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一直是把德育放在首位的。新中国成立后,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和目标是要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强调德、智、体三方面都要发展,但品德为先。一直来,我们从事教育的人都会说一句话,叫做“品学兼优”,意思是说一个优秀的人应该是“品德”和“才学”都是优秀的人,在这里,也是把“品德”放在“才学”之前。在中国古代,一直有这么一种认识:“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德才兼有才是圣人。”凡此种种,都说明优秀的品德对一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说明品德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在中国如此,在国外也如此,在整个世界也都是如此。

意大利诗人但丁曾说过这样一句名言:“一个知识不全的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完美的道德可弥补知识的不足,但丰富的知识却替代不了道德的缺憾!道德和知识熟重熟轻一目了然!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在阐述本国的教育目的时语重心长的对同行说:“光有品行没有知识是脆弱的,但是没有品行而光有知识是危险的,是对社会的潜在威胁。能力不足,责任可补;责任不够,能力无法补;能力有限,责任无限。”有“品”无“学”是脆弱的,这对个人来说是不辛的,但对社会来说,说不上什么不辛。无“品”有“学”是危险的,如果一个有着极丰富知识和极强能力的人,不是把他或她的知识用来造福人类、造福社会,而是把它当作犯罪的资本,这是非常危险的,可以说是人类的不辛、社会的不辛!

人的思想品德,是一个有着广泛含义的概念。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含义就是如何做人。所以,从狭义角度讲,品德教育就是教学生学会做人。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从21世纪对人的素质要求的角度,对培养知识、能力以及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构想,提出21世纪教育的四个支柱,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就包含了如何做人的要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高21世纪教育报告则更为明确地指出: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的是会做人;提出“三本教育护照”(即学术性的、职业性的和证明其事业心、创造性与责任感的)的教育理念,其中论述的核心内容就是从道德品质上要求学生学会如何做人。

可见,素质教育,可以说就是一种更加注重人才的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人才的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更加重视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有专家指出:现代教育思想的核心,70年代是学会生存,90年代乃至21世纪初,则是不但要学会生存,而且还要学会关心。而现代高等教育思想中也提出的:高等教育应教会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共事、学会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学会正确辨别各种是非,明辩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以浓厚的优秀历史文化积淀构筑精神支柱。”我们由此可以看到,从人才所应具有的素质诸要素来看,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业务素质是本领,身体心理素质是保障。

综上所述,本人以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应该是思想品德的教育!

上一条:经络教学法初探
下一条:经络教学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