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语是特殊教育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是聋生课堂的教学媒介语言,能否正确认识和使用手语,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对于手语翻译专业的学生来说,手语是专业核心技能。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会打真正的聋人手语,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手语翻译。
5月3日下午,特教康复系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上海复旦大学的龚群虎教授来给全校教师和手语翻译专业的学生做一个有关手语的讲座。龚群虎教授是中国手语语言学研究的开创者,从2002年开始,已进行了15年的手语语言学研究,带领由博士生、硕士生组成的手语科研团队在吸纳西方先进成果,开创中国自己的手语语言学上做了很多的工作。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手语动词及类标记结构方向性、手语动词方向性、手语非视觉概念表达、手语变异、手语常用词象似性、手语专有名词、手语数量表达、汉语动宾结构在上海手语中的表达、手语常用词年龄差异、中国手语录像语料的分层标注、聋人家庭手势调查、手语口动调查、手势汉语调查、手语词汇的语素统计、手语语音调查等等。其研究特点:一是多以上海手语为研究对象;二是多以田野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三是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进行较深入的专题性研究,研究成果非常丰硕。龚教授带的很多博士目前都活跃在手语研究领域。
此次讲座的主题是《聋人手语问题漫谈》。龚教授从自己从事聋教育的经历谈起,首先介绍了一些容易被大家误解的手语知识,比如手语是否以有声语言为基础、手语是否能很快学会、手语在聋人康复中的作用等,然后介绍了第一语言习得和第二语言习得的有关常识。针对中国手语和通用手语之间的一些问题,龚教授也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表示应该尊重自然手语和地方手语,同时科学地推广通用手语,并就手语翻译的评估问题进行了延伸讨论。龚教授的精彩讲座给大家带来了新的启发和思考。讲座结束后,不少教师还留下来继续向龚教授请教聋生的语文教学问题和专业教育问题,教师们表示收获良多。

图1为龚群虎教授演讲现场

图2为全体师生认真听讲

图3为龚群虎教授与我校教师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