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在这个金秋送爽的时节,我们迎来了第41个教师节。让我们以最诚挚的心意,向所有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教师们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节日快乐!
学校将陆续推出一批新老教师们的人师感言、育人故事,感谢她们用知识浇灌未来,用匠心守护初心。愿所有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桃李满天下!
柴丽华:用音乐之声重塑学生自信心
柴丽华,现任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学前党支部书记,教师艺术技能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她曾获首届“最美浙江人·残疾人工作者”荣誉称号,并兼任国家职业演员资质考评委员、国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艺术赛项专家。柴丽华主要承担特殊教育师范生及视障学生的音乐舞蹈技能与素养类课程的教学组织与授课工作。十余年来,她始终以艺术为媒介,带领学生活跃于特殊艺术舞台,积极向社会传播特殊教育理念。近年来,柴丽华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2项、市厅级课题1项,出版专著1部、教材2部,建设在线开放课程2门,并连续多年在年度考核中获评优秀。

柴丽华是一名特殊的音乐教师,对艺术和残疾人教育事业怀有深厚的情感。多年来,她始终以艺术为桥梁,带领学生走向各类舞台,向社会传递特殊教育的意义与温度。她坚持以“重塑残疾学生自信心、发挥其潜能”为从教宗旨,通过艺术交流展示残疾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面貌,这正是她持续前行的动力。
作为支部党员,柴丽华推动“特殊儿童艺术支持项目”走出特校与福利院,走进农村、登上海岛,开展慰劳助残活动,持续拓展艺术的陪伴与服务范围。
自2012年起,柴丽华承担校内视障学生与健全学生的音乐教学工作,并组建“鸵鸟天鹅”残健融合乐团。她利用休息时间带领学生排练、巡演,一千多个日夜中,与肢残、视障、健全学生一同排演节目、拍摄MTV、积极参加比赛。她借助音乐疗愈身心,以艺术平等交流取代单向帮助,带领学生进入高校演出,组织校园弹唱会,鼓励残障青年爱国奋进。她经常自费带学生观摩专业演出、举办公益表演,不仅帮助残疾学生重建信心,也增强了健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014年起,她指导乐团学生荣获省级一等奖四项(含优秀指导教师奖)、二等奖五项、三等奖四项。

此外,柴丽华与跨部门、跨院校科研团队共同推进“大模型识别技术在盲文乐谱排版重建中的应用”研究,致力于帮助视障学生实现音乐快速阅读,用技术助力他们以音乐“看见”世界。
2022年,学校设立表演专业,迎来更多专修音乐的残疾学生。作为他们的引路人,柴丽华以更多耐心与爱心投身教学,见证教育中的点滴奇迹。在教育过程中,她遇到一名叫骆则焱的学生。他出生全盲,经手术恢复部分视力,却因基础薄弱而极度自卑,长期蜷缩于教室角落,整整一学期不敢唱歌。柴丽华意识到,必须找到打开他心门与音乐之门的钥匙。
柴丽华带他观看专业演出、参加公益助演。转折发生在一次为重度伤残人士表演之后,来自观众的真挚感谢和热烈掌声,让他第一次抬起头,嘴角露出了微笑。柴丽华明白,那把钥匙终于找到了。此后,柴丽华更加关注骆则焱的成长。暑假带他在身边,指导他的演唱与演奏,还把家中的钢琴借给他反复拆装,并安排他去朋友公司见习乐器维修与调律。骆则焱黑了、瘦了,手上布满老茧,却迅速进步。他的家人、母校老师和校长都为他欣喜,鼓励他继续勇敢前行。
如今,骆则焱在音乐道路上行进不止,在别人打游戏时坚持练琴。他在乐谱夹中写道:“老师,我想学习世界的音乐,成为对世界有价值的人。”这句朴实的话语,承载着一名残疾青年对未来的渴望,也让柴丽华更感教育使命之重。毕业之际,面对多家用人单位抛来的橄榄枝,他最终选择了为残疾人艺术服务。

由于许多学生存在视力障碍,且远离家人,生活上面临不少困难,柴丽华始终将他们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真正践行“特殊教育与康复”融为一体的理念。她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业,更无微不至地照料他们的日常生活:学生感冒时,她主动送去药品和牛奶补充营养;学生感染新冠期间,她亲手熬制鸡汤温暖身心。就连学生骆则焱在恋爱时,也主动前来征求她的意见。柴丽华以耐心和智慧引导他树立健康的恋爱观,因此被学生亲切地称为“柴妈”。
新年来临之际,骆则焱发来这样一条信息:“柴妈,是您让我相信,即使失去了星光,也依然会被月光拥抱。”这句话让她瞬间潸然泪下,也让她更加坚定——教育是一种温柔的守护,更是一种坚定的陪伴。她愿始终为特殊教育奉献光与热,让每个孩子都能被看见、被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