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在这个金秋送爽的时节,我们即将迎来第41个教师节。让我们以最诚挚的心意,向所有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教师们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节日快乐!
学校将陆续推出一批新老教师们的人师感言、育人故事,感谢她们用知识浇灌未来,用匠心守护初心。愿所有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桃李满天下!
刘炜:教育是师生之间的双向滋养
刘炜,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公共基础学院教师、副教授。主讲《应用数学》《高等数学》等课程,并多年担任班主任。曾获浙江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省残联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特教园丁奖等荣誉称号。刘炜勤于总结研究,先后主编出版教辅用书两部,主持和参与课题研究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面对听障、视障、肢体障碍等不同类型的学生,她善于根据学生特点精选内容载体,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表达,着力引导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刘炜所教授的学生中,有不少听力障碍、视力障碍和肢体障碍的孩子。由于感官和动作功能受限,这些学生的理科思维普遍缺乏多学科交融的锻炼机会,许多人对数学抱有“难以理解”“枯燥困难”的刻板印象,甚至对自身学习能力产生怀疑。面对这些情况,刘炜深知,她所要付出的远不止于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持续不断的鼓励、信任与耐心。
当刘炜回望那些与学生相处的日常片段,浮现在脑海的是一个个被学生点亮、被温暖包裹的瞬间——是他们渴求知识的眼神,是他们突然悟透某一知识点时的笑容,是他们在作业本上写下的真诚留言,甚至是他们在课堂之外带给她的思考与感动。正是这些片段,让她深切感受到教育是一场师生之间的双向滋养。
有一次课堂测验,刘炜注意到班里一位肢体障碍的女生没有到场。她放心不下,打电话去问,电话那头传来压抑的抽泣声。女生哽咽着说:“老师,我真的考不了……我还是等补考吧。”说完,再也忍不住哭出了声。那一刻,刘炜心里一紧,既慌张又自责——没想到这次测验竟给她带来这么大压力,自己却迟迟没有察觉她平静外表下的脆弱。这个平时看起来有些“高冷”、很少主动回应老师的女孩,原来内心藏着如此强烈的不安。刘炜轻声安慰她:“别怕,来了就好,测验只是为了看清我们现在学到哪儿,不是要为难你。”在室友的耐心鼓励和帮助下,女生终于来到了教室。

为了缓解她的紧张,刘炜对她说:“这次我们换一种方式,你可以看着书考,随时翻公式和例题,没关系的。”她还特地举了一道题为例,演示怎样从例题中找到方法,再一步步解出题目。之后又指着另一题,温和地提示:“你看,这道其实跟刚才那个例题很像,你要不要也试试看?”于是,这次考试就成了她的一次学习。刘炜觉得,其实很多时候,就像学画画先临摹一样,数学同样可以从模仿开始,再辅以讲解,慢慢就能真正领会内涵。这次测试那位学生虽然分数不高,但刘炜大大地表扬了她。她说,“你看,你都不了解自己,你多有天赋啊,我只给你讲了一个题目,你就做对了这么多,那如果平时也这样练习起来,肯定可以考得很好,不要对数学符号过敏。”
那之后,刘炜渐渐察觉到了令人惊喜的改变。她发现,那个曾经沉默寡言的女孩,其实一点也不“高冷”。课堂上开始能看见她抬起头的笑容,也能偶尔听到她轻声回应提问;下课之后,她常常主动联系刘炜,有时候是传一道怎么都解不出的数学题,有时候只是腼腆地来要一份新的练习卷,甚至有时候,并没有什么具体的事,她只是想跟老师随便聊上几句。这一点一滴的变化,刘炜都默默收在心底。她没有想到,自己只是给予了最平常的耐心、一些理解与安慰,却仿佛轻轻叩响了一扇紧闭的门。而门后那个曾经怯懦、自我怀疑的女孩,回馈给她的,是如此饱满的信任、一天天增长的勇气,以及看得见的成长。这份源自真诚的师生之情,让刘炜由衷地感动,也更坚定了她始终温柔以待的信念。
作为一名特教老师,刘炜觉得很幸福。许多残疾学生因为生活不便,更加懂得珍惜与感恩。她班上曾有一位脑瘫学生,眼神总是热情而纯净,能在课堂上给她及时的反馈,让她讲得格外投入。可她又不忍多看他——因为她一望向他,他就会非常努力地回应一个甜甜的笑容,而控制表情对他而言十分吃力。脑瘫学生的智力并无问题,只是难以精准控制肌肉动作。同样一道题,他要花比别人多一倍的时间才能勉强写完。于是刘炜和他一起探索如何借助数学的简洁与严密,尽量减少动作带来的限制。他从未辜负她的期望,始终全力以赴,最终与健全学生一同通过普通专升本考试,成功“上岸”。

在刘炜的教学生涯中,这样努力的学生并不少见。一天,她走过校园,忽然听见自己的讲课声从一旁传来——循声望去,是一位全盲的学生正独自坐在长椅上,专注地听着她上课的录音。刘炜悄悄停下脚步,没有打扰。她注意到那位同学时不时用手指在手机上快速拖动进度条,跳过一些段落。那一刻,她突然意识到,自己课堂中一些无意识的口头禅或重复表达,可能会给依赖录音复习的学生带来不便。这个细微的发现,让她开始反思。之后上课时,她会有意调整语言结构,让表述更加简洁清晰。她有时还会在讲解典型例题时特意开启直播,方便不能到场的同学实时参与,也让所有录音回放变得更高效、更实用。一点小小的觉察,悄然改变了她与学生的连接方式。
由于教学任务较多,刘炜坦言自己所能做的十分有限,但学生们却回报她以无数真挚的感动——他们会在取得进步时第一时间与她分享喜悦,每逢节日也不忘发来一句温馨的祝福……她常常觉得自己成为他们的老师,陪伴他们成长,并在细微之处共尝生命的喜悦,是何等的幸福。
作为一名平凡的特教教师,刘炜从日复一日的教学日常中,感受到一种深切的温暖与知足。正是这些平凡却闪光的时刻,让她更加确信:每一颗星星都独一无二,都应当被温柔“看见”;每一次成长都来之不易,都值得被郑重珍视——而这,就是她心底最深沉、最珍贵的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