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全国大中小学校特殊教育联盟主办,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承办的全国心智障碍学生贯通培养研讨会在我校举行,共设置一场主旨报告和两场平行论坛,线上线下300余人同步参会。

上午场主旨报告围绕“新时代心智障碍学生职业教育观”主题,由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副院长杨海平主持。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与学校党建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赵小红围绕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作了《智障学生职业教育贯彻落实新<职业教育法>的思考》专题报告。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郭文斌教授聚焦国内目前心智障碍群体专业与课程设置情况,作了《就业指向的心智障碍学生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专题分享。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副主席、浙江省孤独症人士及亲友协会主席冯东讲述了《从家长的视角看待孤独症学生的职业教育》,分享了一位孤独症孩子家长从困境中奋起、实现自我转变的非凡旅程。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副校长许巧仙从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角度切入,作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推进特殊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精彩报告。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院长、浙江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宏伟以《心智障碍学生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可疑 可能 可期》为题,深刻剖析了心智障碍学生中高职贯通培养的现实挑战与潜在机遇,揭示了其从可疑到可能再到可期的实现路径。五场报告亮点纷呈,从多角度展示了面向心智障碍群体的职业教育发展前景。

赵小红

郭文斌

冯东

许巧仙

黄宏伟
下午场分论坛一由我校残疾人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帆主持。分论坛一聚焦“心智障碍学生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模式”,专家和来自特教一线的教师先后分享了国内面向心智障碍学生的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思考。来自杭州师范大学的马伟娜教授从师资培养角度切入,作了《新时代复合型特殊教育教师培养的创新与实践》报告。来自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徐添喜教授高屋建瓴,从如何理解心智障碍学生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和职业性入手,作了《心智障碍学生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与实践反思》报告分享。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党委书记曹艳立足校本实践,作了《创新驱动 高位引领——特殊教育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模式实践与思考》精彩交流。宁波市特殊教育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王韬结合《特殊学校培智职业教育“135”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主题,对宁波市特教中心学校培智职业教育“135”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进行分享,并结合实际提出对策建议。杭州市杨绫子学校科研中心副主任李果立足培智学生自我服务、社会适应和职业能力培育,作了《以生涯自立为导向的培智学校职业高中教育模式》交流。上海市长宁区特殊职业技术学校校长沈立以《心智障碍学生中高等教育转衔支持的实践探索》为题,分享了近些年在与社区业余大学和上海市开放大学合作办学方面的成功经验。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职高部负责人曾倩岚基于课题组研究成果,作了《国标参照下职业样本的开发与实践——以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为例》精彩分享。超星集团浙江项目部副总监李言从科技赋能角度推动特殊职业教育数字化改革,作了《残疾人职业教育信息数字化改革创新与实践》报告。
下午场分论坛二聚焦“心智障碍学生就业支持体系”主题,由我校特殊教育系主任骆中慧主持。专家和来自特教一线的教师先后分享了国内面向心智障碍群体就业支持的实践成果和探索路径。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廖娟教授基于融合就业路径模型作了《心智障碍者融合就业的支持体系构建》的精彩报告。杭州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胡红生作了《心智障碍青年就业支持的杭州实践》报告,结合实例生动呈现浙江杭州近些年心智障碍群体就业支持创新实践成果。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杨婷博士则立足成年孤独症群体生存现状调查,从《断裂与重构:成年孤独症群体的自我救赎之路》视角出发呼吁关注这部分群体的康复、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及生存境况。乐清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叶圣海基于乐清特校多年实践,提出《构建一体化办学育人模式,实现特殊群体高质量就业支持》的路径探索。衢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陆瑞敬强调推动职教与特教融合发展,提升心智障碍学生“就业力”,作了题为《双师共导 多元融合:心智障碍学生职业教育心路径》的实践报告。海宁市培智学校校长查姚卫提出“适融”视角的赋能培智学生生涯发展理念,作了《培智职业教育“适融”支持性就业服务新路径》精彩报告。上海市鹤琴职业教育学校招就办主任董姗姗立足校企合作,聚焦专业作了《校企合作背景下点烹专业特殊中职生职业体验课程建设的实践研究》分享。浙江校友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仲煜立足打通特殊职业教育实习实训的“最后一公里”,作了《残疾人职业教育实习平台运行与保障思考》精彩分享。
全国大中小学校特殊教育联盟成立于2022年,目前已有327家成员单位加入。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搭建了一个高层次的交流平台,也为特教事业的前沿热点和变革方向提供了国内心智障碍群体的培养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