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连日来,全校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热潮,奋力在新征程上展现浙特师生新担当新作为。为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官微推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家谈”,邀请师生结合实际,畅谈学习体会,谋划落实举措。
学习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尤其是在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作为一个文化教育工作者,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总结。
一、文化自信的增强。增强文化自信是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只有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才能够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创新。更重要的是文化在当下是大国的根髓,是生命精神的延续和传承。
二、文化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应与文化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行业的融合发展,“科技+文化、文化+创意、文化+营销”等相融相结合,共同推进发展。例如,通过文化与科技、旅游、教育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三、多样性与包容性。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尊重文化多样性、发展性,鼓励各类健康文化形态的共存与共融。支持地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同时引入外来文化,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实现大国文化迎合世界市场需求与认可。
四、文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需要重视文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教育、培训等手段,提升文化从业者的素质和能力,为文化改革提供人才支持。同时,我们更应该保护民间传统文化和文化人,适当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引导好民间文化的推广者。
五、新媒体与数字文化。在当今信息与科技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文化体制改革应充分利用新媒体和数字技术,推动文化内容的创新与传播。探索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提升文化产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六、文化服务的普及与提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还应关注文化服务的普及与提升,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通过建设文化设施、丰富文化活动,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做到真正的当家作主的文化人。
七、文化政策的创新。改革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文化政策,适应新形势和新需求。制定更加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支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文化生态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