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我校在阶梯教室召开“打造‘五金’阵地、赋能内涵提升”教学质量提升月总结会。副院长杨海平出席会议,教务处(科研处)、三系一院负责人及全体教师参加本次会议。教学质量建设科主管刘彦华主持会议。
特殊教育系、康复技术系、文化体育系(公共管理系)、公共基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分别就各自在教学质量提升月期间推行的具体举措予以详细汇报。教务处(科研处)对教学质量提升月活动开展以来,在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检查强化、听评课机制完善、说课活动推广、学生座谈会开展以及教学规范制度成文等六个关键层面工作进行总结。同时,对当前在教学规范落实、教学质量意识强化、教研活动开展、教学质量监督执行等方面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为助力教师成长,教务处(科研处)还精心编制“教学质量提升月优秀课程教学设计及优秀示范课堂教案汇编”,以供教师深入研习,提升教学素养。
会上,还举行了校级“说课程”比赛及“说课堂”活动颁奖仪式,副院长杨海平、教务处(科研处)处长黄华为获奖教师颁发荣誉证书。
杨海平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五金”(专业、课程、教材、教师、实践基地)对教学质量提升具有关键意义,并最终落脚在课程与课堂,全体教师要时刻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顶层设计高度,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以四点要求打造“五金”阵地。一是持续深化课程改革,对接岗位群,打造紧跟前沿的模块化、项目化课程体系。二是做好教学设计,针对残疾学生,以多元教学法融合新技术,定期更新内容。三是主动学习,加强与企业的对接,参与企业实践,引入真实项目进课堂。四是主动开发教材,做好教研,融入思政,依行业变化更新开发多元教材。
本次教学质量提升月活动,对规范课堂教学,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创新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未来,学校将持续加强教学管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推动教学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