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大思政课”三年建设方案(2023-2025)》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19日 点击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核心目标,系统构建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创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校和全国特殊职业教育思政高地奠定坚实基础,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不断增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实现入耳入脑入心。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立足面向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的办学宗旨,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结合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的工作职责,将建设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工作目标

聚焦立德树人,改革主渠道教学、善用社会大课堂、搭建大资源平台、构建大师资体系、强化实践育人,有计划有重点分批次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全面启动“六个一”工程:推出一批理论与实践成果、建设一批课程思政共享资源库、遴选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打造一批课程思政基层教学组织。其中2023年度具体任务包括,省级层面立项4-5个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个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课程思政基层教学组织、3项思政微课,力争立项1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校级层面立项1个思政名师工作室、1个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1个数字思政平台、一批“大思政课”特色实践教学基地、一批“大思政课”教学建设与改革与课程思政研究专项,邀请10名优秀企业家宣讲工匠精神故事。

三、工作举措与任务

(一)推进改革,夯实主渠道教学

1.优化思政课程、教材建设。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重点围绕习近平经济思想、法治思想、生态文明思想、强军思想、外交思想以及“四史”、宪法法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形成“必修课+选修课”的课程体系。结合我校特色,整理选择性必修课清单,开设选择性必修课1学分。同时加强新形态教材建设,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工作期间的重大实践、视察地方和学校重要论述融进新形态教材开发中。[牵头部门:教务处(科研处)、公共基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配合部门:各教学单位]

2.开展“思政微课”评比活动。以赛促改,以赛促创,鼓励老师充分挖掘浙江的红色文化、校史资源,将伟大建党精神和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伟大精神,生动鲜活的实践成就,以及英雄、劳模的先进事迹等引入课堂,创新教学内容。鼓励教师积极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方法,激发学生主体性。建立领导、督导、教师和学生参加的多维度综合教学评价工作体系。配合浙江省高校思政微课大赛工作,组织校级选拔赛,力争获得省级以上奖项3项及以上。[牵头部门:学工部(团委),配合部门:各教学单位]

(二)创新实践,建设思政大课堂

1.构建实践教学工作体系。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数字浙江、美丽浙江等主题活动,依托我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学习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领航计划、“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含红色专项赛)等载体,参加省级及以上活动3次(项)。[牵头部门:学工部(团委)、教务处(科研处),配合部门:宣传统战部、各教学单位]

2.打造“一系(院)一特色”实践教学基地。根据三系一院特点和育人目标,深度挖掘院系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育人元素,增强其人文性、思想性和开放性,发挥实践教学功能,打造“一系(院)一特色”实践教学基地。重点打造工匠精神、科学精神、信息安全、乡村振兴、体育健康等特色实践教学基地,与基地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加强研究和资源挖掘,开发现场教学专题,开展实践教学,增强教学实效,打造一批“大思政课”特色实践教学基地,邀请10名优秀企业家、能工巧匠进校宣讲工匠精神故事。[牵头部门:教务处(科研处),配合部门:宣传统战部、各教学单位]

(三)集聚资源,搭建思政大平台

1.建设数字思政平台。在我校现有的“课程思政云”网站的基础上,加强集学“习”思想、思政培训、示范课程和资源库四大模块于一体的数字思政平台建设。组织开发一批科学权威实用的课件、讲义供一线教师使用。加强学“习”思想研究,开展线上思政培训,提高广大教师理论高度。加 强思政课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开发优秀思政案例、微课和其它数字资源。[牵头部门:教务处(科研处),配合部门: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各教学单位]

2.构建集宣传教育于一体的云平台。加强“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浙特教院学工”等微信数字媒体建设,组织开展“大思政课”网络主题教育宣传活动,打造具有浙特教辨识度的思政教育宣传云平台。鼓励师生围绕思政课教学内容创作微电影、动漫、音乐、短视频等,建设资源共享、在线互动、网络宣传等为一体的“云上大思政课”平台。利用新生开学季,由校党委书记亲自主讲,组织开展线上线上下“同上一堂思政大课”活动。充分利用好“浙江经视”“学习强国"等平台,鼓励师生积极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牵头部门:宣传统战部,配合部门:教务处(科研处)、学工部(团委)、各教学单位]

(四)多措并举,构建思政大师资

1.建立特聘教授、兼职教师库。选聘优秀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兄弟院校党委书记校长、教师名师、专业课骨干教师和思想政治教育骨干等担任特聘教授,选聘浙江工匠、劳动模范等先进代表,以及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等红色讲解员、志愿者担任兼职教师,讲授思政课。同时严格按照要求配备建强高校专职思政课教师、辅导员队伍,形成专兼结合的大思政教师队伍。[牵头部门:人事处,配合部门:教务处(科研处)、各教学单位)

2.开展思政名师培育工作。邀请思政领域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引领广大教师既当好“经师”,又做好“人师”。开展富有地方人文特色的思政名师培育、评比活动,校级层面立项1个校级思政名师工作室、1个校级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设立校级“大思政课”教学建设与改革、课程思政研究专项,加强思政研究队伍建设与培育。[牵头部门: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配合部门:各教学单位]

(五)拓展路径,构建思政大格局

1.实施课程思政“六个一”工程。邀请国内课程思政专家开展专项培训与讲座,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实践与研究能力。加强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研究,启动“六个一”工程:推出一批理论与实践成果,建设一批课程思政共享资源库,遴选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打造一批课程思政基层教学组织。省级层面立项4-5个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个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课程思政基层教学组织,力争立项1个思政精品项目。[头部门:教务处(科研处)、公共基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配合部门:人事处、各教学单位]

2.开展“三大”常规思政教育活动。以典礼、纪念(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为契机,开展常态化思政教育活动;以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论坛讲坛、讲座报告会等为载体,组 织专题“思政大课";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教授“开学第一课”等为载体,讲授“思政大课”开展思政教育引导。[头部门:办公室,配合部门:宣传统战部、教务处(科研处)、学工部(团委)、各教学单位、后勤管理处]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组织领导

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教务处(科研处)统筹,公共基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密切配合,办公室、人事处、宣传统战部、学工部(团委)、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后勤管理处等职能部门配合的大思政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学校大思政课建设的顶层设计和全面领导。教务处(科研处)负责制订工作实施细则,明确工作目标、内容、推进措施和组织保障,使各教学单位、各专业或教研室的教师都能在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干出自己的“特色”。[牵头部门:办公室、教务处(科研处),配合部门:各教学单位]

(二)加强考核评价

制订“大思政课”建设督查制度,对“大思政课”建设状况进行多维度督导监测。建立多维度的“大思政课”建设 成效考核评价体系,把“大思政课”建设成效作为教学评价、教学工作业绩考核等的重要内容,把教师参与“大思政课”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牵头部门:人事处、纪委办公室、教务处(科研处),配合部门:各教学单位]

(三)出台扶持政策

多部门联动,加大对“大思政课”建设人财物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研究与教改专项,在大思政队伍建设,思政示范课堂、优秀案例、名师工作室和教学资源库培育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人力、经费、资源等倾斜。[牵头部门: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配合部门:计划财务处、后勤管理处、各教学单位]

(四)营造良好氛围

全面收集整理“大思政课”建设过程中的典型做法,深入挖掘提炼典型做法和工作模式,拓展宣传渠道,创新传播形式,加强成功经验、优秀案例、各类先进的宣传推广。同时将“大思政课”建设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隐性教育功能。[牵头部门:办公室、宣传统战部,配合部门:教务处(科研处)、学工部(团委)、各教学单位]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大思政课”建设2023年度任务清单

序号

任务分类

目标任务

牵头部门

配合部门

(一)

推进改革,夯实

主渠道教学

结合我校特色,整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形成选择性必修课清单,开设选择性必修课1学分

公共基础学院(马克

思主义学院)

教务处(科研处)、各教学单位

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工作期间的重大实践、视察地方和学校重要论述融进新形态教材开发中

教务处(科研处)

各教学单位

组织浙江省高校思政微课大赛校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3项及以上

学工部(团委)

各教学单位

(二)

创新实践,建设思政大课堂

组织学生参加省级以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3次(项)及以上

学工部(团委)

各教学单位

设立"一系(院)一特色"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1个/教学单位

各教学单位

教务处(科研处)

邀请10名优秀企业家、能工巧匠进校宣讲工匠精神故事

各教学单位

教务处(科研处)

建设数字思政平台1个

教务处(科研处)

公共基础学院(马

克思主义学院)

(三)

集聚资源,搭建思政大平台

加强"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浙特教院学工"等微信数字媒体建设,组织开展"大思政课"网络主题教育宣传活动,打造具有浙特教辨识度的思政教育宣传云平台

宣传统战部

公共基础学院(马

克思主义学院)



鼓励师生围绕思政课教学内容创作微电影、动漫、音乐、短视频等,建设资源共享、在线互动、网络宣传等为一体的“云上大思政课”平台

各教学单位


利用好"浙江经视"“学习强国”等平台,鼓励师生积极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宣传统战部

公共基础学院(马

克思主义学院)

(四)

多措并举,构建

思政大师资

建立思政特聘教授、兼职教师库

人事处

教务处(科研处)、各教学单位

严格按照要求配备建强高校专职思政课教师、辅导员队伍,形成专兼结合的大思政教师队伍

人事处

教务处(科研处)、

各教学单位

立项1个校级思政名师工作室

教务处(科研处)

公共基础学院(马

克思主义学院)

设立1个校级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

公共基础学院(马克

思主义学院)


设立校级“大思政课”科研项目专项

教务处(科研处)

各教学单位

(五)

拓展路径,构建

思政大格局

省级层面立项4-5个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个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课

程思政基层教学组织,力争立项1个思政精品项目

教务处(科研处)

各教学单位

开展常态化思政教育活动、专题思政大课、“开学第一课”系列教育引导活动等“三大"常规思政教育活动

办公室

校内各部门

上一条: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2020年立项校级教学创新团队验收结果公示
下一条:关于2023年校级教学能力比赛现场决赛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