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浙江省教育厅文件要求,我院对2015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做了全面深入的总结和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5届毕业就业基本情况分析
1、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2015届我院共有高职毕业生181人,共四个专业,如表1所示,截止到12月25日,我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4.48%,专业相关度62%。
表1:2015届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统计表
就业标志
| 人数
| 百分比
|
签订就业协议
| 124
| 68.50%
|
签订劳动合同
| 45
| 24.86%
|
升学
| 0
| 0
|
其他录用
| 2
| 1.10%
|
灵活就业
(含自主创业)
| 0
| 0
|
待就业
| 10
| 5.5%
|
就业人数
| 171
| 94.48%
|
2、各专业就业情况分析
表2:2015届毕业生分专业就业情况统计表
专业
| 毕业生
人数
| 就业率
| 其中签订
就业协议
| 签约率
| 其中签订
劳动合同
| 灵活
就业
| 待就业
|
装饰艺术设计
| 33
| 93.94%
| 31
| 93.94%
| 1
| 0
| 1
|
动漫设计与制作
| 58
| 100%
| 56
| 96.55%
| 2
| 0
| 0
|
康复治疗技术(推拿方向)
| 15
| 100%
| 14
| 93.33%
| 1
| 0
| 0
|
儿童康复(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方向)
| 75
| 88%
| 23
| 30.67%
| 41
| 0
| 9
|
合计
| 181
| 94.48%
| 124
| 68.51%
| 45
| 0
| 10
|
从表2可以看出:今年较往年,我院儿童康复(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方向)专业主要以从事教育工作为主要就业形式,需要备考教师编制考试,故不签协议的同学较多。截止12月一共有 3人考入教育系统事业编制。
二、2015届毕业生就业去向分布
表3:2015届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图一览表
就业地区
| 装饰艺术设计
| 动漫设计与制作
| 康复治疗技术(推拿方向)
| 儿童康复(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方向)
| 合计
|
浙江省内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浙江省外
| 0
| 0
| 0
| 0
| 0
|
表4:2015届毕业生就业所在单位性质一览表
单位性质
| 装饰艺术设计
| 动漫设计与制作
| 康复治疗技术(推拿方向)
| 儿童康复(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方向)
| 合计
|
待就业
| 1
| 0
| 0
| 9
| 10
|
其他灵活就业
| 0
| 0
| 0
| 0
| 0
|
其他企业
| 32
| 58
| 12
| 43
| 145
|
中初等教育单位(非编)
| 0
| 0
| 0
| 15
| 15
|
中初等教育单位(在编)
| 0
| 0
| 0
| 3
| 3
|
其他事业单位
(非编)
| 0
| 0
| 3
| 3
| 6
|
从表3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因我校均是省内招生,故我校的毕业生主要还是在浙江省内就业,而且回老家的比例较高,一方面考虑到回老家就业资源丰富,另一方面主要是节约生活成本。
从表4我们看到装饰艺术和动漫设计专业就业单位性质集中于其他企业(主要是和艺术、计算机技术有关的企业),康复治疗技术主要是在推拿医院和诊所,而儿童康复专业集中于教育单位,总体来说,我校专业对口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三、我院全力促进2015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措施
我院2015届毕业生在省市领导关心和帮助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面对今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圆满的完成了本校既定目标,就业率在90%以上。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1、建立院领导—院中层--班主任三线联动,积极促进2015届毕业生就业。
院领导多次召开院务会议,强调就业工作在我院各项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并积极部署各部门工作。院学生处、教务处、专业部等各部门,全力落实部门职责。各班班主任和专业老师也积极为本班毕业生提供岗位信息和就业指导服务,在整个2015年上半年,全校上下齐心促就业,帮助2015届毕业生共度难关。
2、成功举办浙江省残疾大学生和我院校园招聘会。
2015年1月,我院在省残联、杭州市残联、省高校毕业生指导中心的共同帮助下,成功举办了2015届校园招聘会,面向181名毕业生,提供了200多个岗位,成功帮助了一批毕业生尽快找到了工作岗位。
3、做好家--校联动,班主任提前与学生家长做好就业沟通协调。
在大三的第一学期,各班主任都能主动的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了解学生老家是否有合适的工作岗位,并多次与家长强调毕业就业的重要性,与家长共同做好学生的就业思想和服务工作。
4、职能部门增强服务意识,积极配合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各项工作,尽力让学生和家长满意。
学生处作为分管毕业就业工作的直接职能部门,提前为毕业班做好就业辅导工作,针对残疾毕业生经常出现的毕业、就业材料不会写,就业信息不会搜,工作联系不方便等困难,学生处都提前做好指导和服务工作,并多次进行求职技巧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求职就业的过程。
5、全力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做好2015届毕业就业自查工作和2014届毕业生发展状况追踪工作。
在8月31日省里检查时,我院对2015届就业情况进行了严格的自查,截止到8月31日,共有15名同学更换了就业岗位,15人待就业,3人考上在编教师。在12月底前,我院再次对2015届就业情况进行自查,截止到12月底,共有7名同学更换了就业岗位,新增就业5人。
同时,为配合省毕业就业指导中心做好2015年毕业发展状况调查工作,在学校团委、班主任老师的积极配合下,我校顺利完成了既定目标,最后结果近80%。
6、利用校园网、QQ群、高校通等信息平台,将就业信息及时告知毕业生。
我校积极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及时在网上发布省内各项毕业就业政策,帮助毕业生及时了解最新就业信息,做好校园内外的沟通协调工作。
四、就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2015届毕业就业工作过程中,作为我省唯一一所残疾人高等院校,我们面对的困难和问题还是非常多的。
毕业生类型特殊,就业市场狭小。
我校毕业生主要分为两部分,残疾学生和从事特殊教育的健全学生,可是不论是哪一类学生,就目前的就业市场而言,都是“小众”。装饰和动漫专业市场需求大,但学生沟通不利严重影响就业。推拿专业学生主要面向中小按摩推拿店,但是该行业因为市场原因,签订正规合同较困难。特教专业学生沟通顺畅,但是浙江省内有资质的特殊学校需求却十分有限。导致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只能走“擦边球”,做一些与艺术、计算机或教育有关的工作。并且多数毕业生在未考上编制之前多为代课老师,部分学校对于代课老师管理不规范,无法与毕业生签订正式劳动合同,这也是儿童康复专业签约率较低的原因。
继续构建一支稳定的、有效的毕业就业指导队伍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
毕业就业工作是一项校园民生工作,更是社会的民生工作,越来越多的“就业难”、“毕业即失业”让每一所高校都极大地关注本校每年的毕业就业落实情况。而如何在困境中突出重围,构建一支稳定的、有效的毕业就业指导队伍显得更为重要。我院目前已经采用分管领导牵头,学生处等部门部署协调,班主任和专业指导老师落实的毕业就业指导形式。但是如何巩固这支队伍的稳定性和提高战斗力,对学院的就业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仅仅依靠一个部门、一个就业指导人员来开展就业工作一定是不够的,需要加大各就业指导人员,特别是毕业班班主任、班级辅导员的业务培训,积极参加职业指导师、创业教育等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以此构建一支有文化、有经验的就业队伍。
3、就业工作的理念需不断更新,毕业生就业教育需长抓不懈,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道路上,我们更应该抓的是毕业生的市场适应力、核心竞争力和个人潜力。面对越来越多的“90后”毕业生,温室的花朵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作为一名高职毕业生如何与其他优秀毕业生同等竞争,在日新月异的就业市场中如何不断发挥潜能提高自我竞争力,是我们需要培养和教导学生的。
同时,要积极引导毕业生转变非 “白领”、“办公室”不去的落后的就业观念,要认识到我们要找“适合自己的工作”,而不是“完美的、理想的工作”,我们要先解决“走什么职业道路”,再解决“怎么走这条道路”等等。
4、毕业生创业创新能力仍需加强。
不可否认,我们的残疾毕业生可创业的领域十分少,创业难度也很大,但是我们还是不得不承认,我院学生在创业创新能力方面还十分的欠缺。截止到8月31日,我校只有两名聋哑学生自己尝试开了一家网店,但是最后也是草草收场。我们缺乏专业的创业教育团队,缺少相关专业的教师在就业创业上的引领,让原本创业领域就很窄的毕业生更无施展的可能性。
5、残疾毕业生需要社会更多的耐心和帮助
毕业难、就业难,残疾毕业生毕业就业更难。一份简单的业务表格,在盲生面前可能是一片虚无;一场简单的面试,在聋生面前可能是一次失败的交流;而一段平坦的求职之路,在肢残学生面前可能是一件不可能完成任务。我们感谢社会,越来越多的单位愿意帮助和接受残疾人,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主动为残疾学生开绿灯、行方便。但是,每一年的就业季,总有那么多的不如意。有些单位兴匆匆的要了我们几个残疾毕业生,没过几天就把他们送回来了,一句话:没法沟通!有些地区的人力资源部门,面对残疾学生的不理解,显得那样不耐烦和不通人情。
在此,我院作为从事就业工作的院校,特别想借此报告向社会呼吁:请帮助这些折翼的天使,请给他们多一些耐心和帮助。
五、201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思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在毕业就业指导这条工作道路上,需要不断的积累和改进。在2016届毕业就业工作中,仍然紧紧围绕着两个方面部署我校毕业就业工作。第一,继续做好常规毕业就业工作,例如毕业生信息采集、优秀毕业生评选、贫困毕业生推荐等工作;第二,努力改进做得不够的工作,例如加强高素质就业队伍的建设、扩宽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领域等。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