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1日是第27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为响应“美好青春我做主—2014-2015年防艾大使青春校园行”系列宣传活动,我院于12月24日邀请杭州市西溪医院感染科喻剑华博士为学生进行“艾滋病专题讲座”活动。
喻博士介绍,经过多年努力,艾滋病流行上升的趋势有所减缓,但当前艾滋病传播形势仍然严峻,防治工作仍然艰巨。截至2014年10月31日,杭州市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4696例,其中AIDS 1748例,死亡登记478例。2014年新报告HIV/AIDS 879例,比2013年同期上升17.8%。累计报告HIV/AIDS中,户籍为本市占29.2%,本省其他市占21.4%,外省占49.4%。
当前艾滋病疫情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疫情仍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增长幅度持续趋缓。疫情不再局限于高危人群,而是快速向普通人群蔓延和扩散。年报告感染者和病人数的环比增长率从2008年的51.8%降低到今年目前的17.8%。
二是性接触传播仍然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2014年性接触传播占所有报告HIV/AIDS人数的98.3%。尤其是男男同性性接触传播上升速度明显,历年报告病例中该途径所占比例从2008年的27.3%上升到今年的57.8%。
三是20岁以下年龄组和30-39岁年龄组人数上升幅度较大,20岁以下年龄组和30-39岁年龄组新报告病例数比2013年同期分别增加31.0%和23.2%。
四是学生人群感染人数上升迅猛,除在校大学生感染人数快速上升外,感染人群甚至累及高中及以下阶段学生。截至今年10月底,杭州市累计报告在校学生感染者166例,占全省学生感染者的一半左右,其中大学生136例,高中学段20例,初中及以下学段10例。今年截至10月底报告学生感染者46例,比去年同期增加 84.0%。累计报告的学生病例中,性接触传播导致的感染占94.0%,同性性接触传播和异性性接触传播所占比例分别为80.7%和13.3%。
通过控制三大传播途径,可有效预防感染艾滋病:
首先,要预防经血液传播。远离毒品,抵制毒品,避免注射吸毒共用注射器引起的传播;对于暂时无法戒毒的人,可以采取美沙酮替代治疗和清洁针具交换的方法;避免接受污染了的血液或血液制品、组织及器官,预防输血引起的事故,减少不必要或不适当的输血;只接受经过艾滋病病毒检测的血液、血制品和组织;使用清洁医疗器具,不与他人共用针头或注射器及其它可以引起破损的工具如剃须刀、牙刷等。
其次,预防经性接触传播。遵守道德,洁身自好,进行安全的性行为,正确使用安全套,患了性病及早到规范医院检查、治疗。
最后,预防母婴传播。感染艾滋病毒的妇女一旦怀孕,应在医生指导下终止妊娠;对选择继续妊娠者应采取抗病毒药物干预和剖宫产等措施阻断传播;产后进行人工喂养,避免对新生儿进行母乳喂养
大学生是国之栋梁,不仅需要保护自身和他人健康,更要承担起预防艾滋病传播的重要社会责任。特向我校所有大学生发出倡议:珍惜生命、恭身实践,共同努力减少艾滋病的危害。
各个班级的学生代表认真聆听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