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防诈骗小贴士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03日 点击数:

近年来,各类电信诈骗案件屡见不鲜,高校学生成为新的受害群体之一。通过警情分析发现,大学生是电信诈骗受害高发人群,极易遭受以网上兼职、低价网购、中奖通知、低价订票等名义实施的诈骗。

为何大学生屡屡中招被骗?警方分析,一方面,大学生涉世未深,想法单纯,缺乏社会经验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骗子有的利用大学生的同情心,有的以热心积极的形象示人,从而使大学生受骗。另一方面,大学生有了一定的独立思想和自主支配的金钱,想法多多,成为骗子的下手目标。有一些同学因为过于自信、疏忽大意而陷入圈套,也有一些同学对使用金钱没有观念、花钱大手大脚,中了骗子的招。

八大常见骗局

NO.1网络刷单诈骗

刷单是淘宝店铺常见的一种提高店铺销量的手段。这种行为破坏正常网购秩序,是违法违规行为!刷单99%都是诈骗,切勿相信!

警方提醒:天上不会掉馅饼,网络刷单是陷阱,大家网上找兼职,切不可被高额的佣金所迷惑,谨防上当受骗,贪小失大。

NO.2冒充熟人诈骗

骗子通过黑客手段,盗取受害人QQ、微信、手机号码,然后将资料修改成受害人好友的头像,冒充受害人子女、亲戚、朋友、老板等,称急需用钱,让受害人汇款。

警方提醒:遇到“熟人”向你借钱时,一定要谨慎辨别,打个电话或视频一下进行身份确认便能拆穿骗局。

NO.3网购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网站/社媒体发布虚假信息,以低价为诱饵,吸引被害者上钩。等你转账之后,骗子便会消失不见。

警方提醒:要通过淘宝等正规网站进行网购交易,双方都有保障。

NO.4代购诈骗

朋友圈里发的所谓的代购产品,其实很多都是连生产厂家、商品信息、QS标志都没有的三无产品,给使用者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购买后出现任何问题想要退货或者维权都是难上加难的,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警方提醒:不要轻信微信商家所谓的“低价”、“促销”,在没有明确代购是否可靠的情况下,请切勿盲目付款,购买相关产品请尽可能在官网或相关正品店购买。

NO.5电话短信诈骗

“校园网络缴费?缴付学杂费?”带这样的内容或者是附带网址的信息就需要提高警惕。这极大可能会是骗子的招数,一旦点进去然后输入相关支付密码,就会中了骗子的招,造成自己财产的损失。

警方提醒:收到上述信息请第一时间与校方核对,不要轻易点击网址链接,更不要输入相关支付密码,以免造成财产损失。

NO.6兼职诈骗

进入大学后,不少学生都选择利用课余时间做些兼职工作,在锻炼自己的同时,还可以赚钱补贴生活。可偏有些骗子瞄准这一点,利用“保证金”或者是“介绍费”的陷阱骗取学生的生活费。

警方提醒:在寻找兼职信息时要警惕,切莫轻信“黑中介”,与雇主见面时最好与朋友或同学结伴而行,以免上当受骗。

NO.7虚假助学金诈骗

如果有人自称是某教育局的工作人员,说有个针对大学生的助学金拨款项目,已经将钱汇入银行账户里,并以此为借口向你索取相关费用时。这极有可能是一场骗局。

警方提醒:所有的资助项目均不预先收取学生费用。接到自称教育相关工作人员的电话后,要与学校、学院老师联系,证实真伪。

NO.8校园贷诈骗

目前“校园贷”诈骗主要存在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用“免抵押、低利息”为诱饵诱导学生贷款,要求缴纳贷款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等费用;二是,声称能通过培训提高综合技能,夸大培训效果,签订培训合同,诱导学生贷款支付学费;三是与兼职诈骗结合,要求学生贷款购买手机等产品做“销售代理”,贷款的利息和滞纳金很高,学生如不能如期还款,将迅速背上难以承受的债务压力。

警方提醒:要对“校园贷”提高警惕性,同时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轻易相信借贷广告,看管好自己的身份证和学生证。

现实中,骗子越来越多,骗术也是越来越高超。同学们也要懂得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各种防骗技巧,对于骗子不能放松警惕呀。大家一起来看看警察叔叔给大家的温馨提醒吧——

新骗局层出不穷,老骗局持续更新,千叮咛万嘱咐:同学们一定要擦亮双眼,提高警觉,谨防上当受骗呀!

上一条:学院开展“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下一条:2018年入党积极分子团支部推优名单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