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健康标准
心理学家将心理健康的标准描述为以下几点:
①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
②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
③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
④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
⑤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
⑥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
⑦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
⑧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
⑨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
⑩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
①智力正常。
②有情绪的稳定性与协调性。
③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
④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⑤反应能力适度与行为协调。
⑥心理年龄符合实际年龄。
⑦有心理自控能力。
⑧有健全的个性特征。
⑨有自信心。
⑩有心理耐受力。
三、自我心理调适方法
1.自我激励。
调适好自己的心理,不自卑,不自傲,相信自己,接受自己,
2.情境迁移
在遇到苦闷或愤怒的情境时,可以把注意力从消极的方面转移到积极方面去。比如,可以听音乐,散步,和知心的朋友聊天,逛公园等。
3.情绪宣泄
个体在产生痛苦时、悲伤忧郁时,通过适当的方法、渠道进行发泄。如向师长亲友、同学朋友倾诉一番,把自己的委屈、烦恼、痛苦诉说出来;或大哭一场;或干脆通过体力劳动、唱歌、运动等形式发泄一下。
4.必要的咨询
当遇到困惑和挫折时,可以咨询父母、老师、同学、朋友,也可以到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去咨询,向他们诉说内心的困惑或心理障碍,以求的他们的帮助和开导。
5.讲究处事技巧
当与别人发生冲突时,不妨暂时避开对方一段时间,或找亲朋好友倾诉一番。或因某种事情引起不愉快的情绪时,最好把这件事尽快忘掉,不去想它,最好配合转移思维,就是设法使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更有意义的方面去。
6.学会自我放松
这种方法是要学会四肢放松,并获得安静,能有意识地去感受四肢的松紧、轻重、冷暖的程度,从而取得放松的效果。
7.正视缺陷与不足
每个人都有缺陷和不足,好比人的身体相貌总有值得改进的地方一样。如果正确面对正视不足,经常进行“自醒”,对心理健康大有益处。
8.发展多种兴趣
如书法绘画、唱歌跳舞、体育运动等。特别是体育运动,除了可以宣泄情绪外,还能培养互相合作、敢于对抗、勇于向上的品质,从而通过锻炼体能达到带动“心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