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防治指南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3日 点击数:

流感在流行病学上最显著的特点为:突然暴发,迅速扩散,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流行。流感具有一定的季节性(我国北方地区流行高峰一般发生在冬春季,而南方地区全年流行,高峰多发生在夏季和冬季),一般流行3-4周后会自然停止,发病率高但病死率低。

国家流感中心网站(www.cnic.org.cn)提供每周更新的我国流感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监测信息。

一、概况

流感分为散发、暴发、流行和大流行。在非流行期间,发病率较低,病例呈散在分布,病例在发病时间及地点上没有明显的联系,这种情况叫散发;一个集体或一个小地区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很多病例叫暴发;较大地区的流感发病率明显超过一般的发病水平,可称为流行;大流行有时也称世界性大流行,传播迅速,流行广泛波及全世界,发病率高并有一定的死亡。

甲型流感病毒常以流行形式出现,能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常常引起局部暴发,不引起世界性流感大流行。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在形式出现,主要侵袭婴幼儿,一般不引起流行。

二、传染源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发病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成人和年龄较大的儿童患季节性流感(无并发症)期间,病毒在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住院的成人患者可以在发病后持续一周或更长的时间散播有感染性的病毒。婴幼儿流感以及人H5N1禽流感病例中,长期排毒很常见(1-3周)。包括艾滋病在内的免疫缺陷患者也会出现病毒排毒周期延长。

三、传播途径

流感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污染病毒的物品也可能引起感染。通过气溶胶经呼吸道传播有待进一步确认。

四、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流感病毒常常发生变异,例如甲型流感病毒在人群免疫压力下,每隔2-3年就会有流行病学上重要的抗原变异株出现,感染率最高的通常是青少年。

五、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人群出现流感样症状后,特定人群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进行流感病毒相关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

1.妊娠期妇女。

2.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及集体生活于养老院或其他慢性病疗养机构的被看护人员、19岁以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者。

3.肥胖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30,BMI=体重(kg)/身高 (m) 2〕。

4.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5.年龄≥65岁的老年人。

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数为2-4天。

一、临床表现

(一)流感症状及体征。

1.单纯型流感。最常见。突然起病,高热,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外眦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呈自限性过程,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轻症者如普通感冒,症状轻,2-3天可恢复。

2.中毒型流感。极少见。表现为高热、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严重症状,病死率高。

3.胃肠型流感。除发热外,以呕吐、腹泻为显著特点,儿童多于成人。2-3天即可恢复。

流感的临床症状无特殊性,易与普通感冒相混淆。通常,流感的全身症状比普通感冒重;追踪流行病学史有助于鉴别;普通感冒的流感病原学检测阴性,或可找到相应的感染病原证据。表1列出两者的鉴别要点。

表1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主要区别与特点

流感

普通感冒

致病原

流感病毒

鼻病毒、冠状病毒等

流感病原学检测

阳性

阴性

传染性

发病的季节性

有明显季节性(我国北方为11月至次年3月多发)

季节性不明显

发热程度

多高热(39-40°C),可伴寒颤

不发热或轻、中度热,无寒颤

发热持续时间

3-5天

1-2天

全身症状

重。头痛、全身肌肉痠痛、乏力

轻或无

病程

5-10天

5-7天

并发症

可合并中耳炎、肺炎、心肌炎、脑膜炎或脑炎

少见

季节性流感在人与人间传播能力很强,与有限的有效治疗措施相比积极防控更为重要。

一、加强个人卫生知识宣传教育

(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二)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三)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四)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二、机构内暴发流行的防控

当流感已在社区流行时,同一机构内如在72小时内有二人或二人以上出现流感样症状就应警惕,积极进行病原学检测。一旦确诊应要求患者入院治疗或居家休养,搞好个人卫生,尽量避免、减少与他人接触。当确认为机构内暴发后,应按《传染病防治法》及《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来执行。医院内感染暴发时,有关隔离防护等措施应参照相关技术指南的规定来执行。

三、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最有效预防流感及其并发症的手段。疫苗需每年接种方能获有效保护,疫苗毒株的更换由WHO根据全球监测结果来决定。我国有关疫苗接种的技术指导意见参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信息(www.chinacdc.cn)。

上一条: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下一条:水痘防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