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及处理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12日 点击数: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骨折病人的典型表现是伤后出现局部变形、肢体等出现异常运动、移动肢体时可听到骨擦音。此外,伤口剧痛,局部肿胀、淤血,伤后出现运动障碍。

骨折的特有体征:

(1)畸形 骨折端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缩短、成角、延长。

(2)异常活动 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

(3)骨擦音或骨擦感 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撞击,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

治疗骨折的最终目的是使受伤肢体最大限度的恢复功能。因此,在骨折治疗中,其复位、固定、功能锻炼这三个基本原则十分重要。

(1)复位:是将骨折后发生移位的骨折断端重新恢复正常或接近原有解剖关系,以重新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复位的方法有闭合复位和手术复位。

(2)固定:骨折复位后,因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因此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固定在满意的位置,使其逐渐愈合。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固定支架、牵引制动固定等,这些固定方法称外固定。如果通过手术切开用钢板、钢针、髓内针、螺丝钉等固定,则称内固定。

(3)功能锻炼:通过受伤肢体肌肉收缩,增加骨折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通过主动或被动活动未被固定的关节,防止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等,使受伤肢体的功能尽快恢复到骨折前的正常状态。

上一条:踝关节扭伤
下一条:肌肉拉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