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烦恼

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07年04月27日 点击数:

烦恼困扰人心,损害健康,自然是坏东西,但作为一种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使得没有一个人能时时生活在乐境之中。对于烦恼,消极躲避不是办法,那么如何能让烦恼远离我们呢?我们不妨先看看佛家是怎么看待烦恼的。

佛门有言:“烦恼即菩提”。何谓菩提?“菩提”是梵文的音译,意即对于佛教真理的觉悟,意译过来,有“大智”和“大觉”的含义。放宽来说,凡是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的智慧,都可以称为“菩提”。“烦恼即菩提”明白无误地向你揭示,烦恼就是通向智慧之路、觉悟之路。

患难困苦(在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挫折、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遇到不开心的事等,这些就是患难困苦),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这是真的。但佛家认为,烦恼能锻炼人、磨砺人。在多次烦恼的袭击中,你的思想将走向深沉、缜密,有利于悟彻、体味人生的真谛。烦恼是把你推向成熟的催化剂。这与儒家的“吃一堑,长一智”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只是佛家的用语隐悔含蓄而己。

事实上,古今中外,很多名人对烦恼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如大文学家梁启超说:“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别林斯基也指出:“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再如十九世纪英国博物学家赫胥黎《进化论与伦理学》中指出:“没有哪一个聪明人会否定痛苦和忧愁的锻炼价值”

所以,在烦恼的困扰中,你大可不必为此忧伤。世界上事情总是一分为二,并且可以转化。古人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好事不用心做,可能做成坏事;坏事处理得当,也能成为一件好事。由烦恼而通向智慧,在烦恼中增长你的悟心,这末必不是一件好事。

上一条:毕业论文的含义与写作意义
下一条:这是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