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莲县特殊教育学校于1988年建校。建校几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届的关心支持下,我们遵循特教规律,结合学校实际,在搞好聋童语训、学好文化课的同时,加强了职业技术教育,努力把聋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几年来,我们先后办起了“五莲县教育木器总厂”、“五金加工配件厂”、“五莲县社会塑料厂”等校办企业,既为聋哑学生提供了实习场所,开创了就业门路,又为学校提高了勤工俭学收入,改善了师生福利待遇,使聋哑生从语训、文化课学习、职劳课学习到就业形成一条龙。正确的办学方向,较好的教学质量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受到了聋生家长和社会各届的欢迎。学校年年被县教育局评为学校管理先进单位,学校教育木器厂也被日照市评为“社会福利先进企业”。下面,围绕“如何遵循特教规律,发展校办企业,把聋生培养成有用人才”,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从实际出发,确定职业技术课
要使聋哑学生成为有用人才,必须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学校教育在这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聋哑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有一定的缺陷,选择职业有很小的局限性,所以学校在确定开设职业技术教育课时,首先要考虑到聋哑学生的特点,根据他们的生理缺陷,选择的职业技术课具备直观、具体、形象、适宜独立操作等特点,同时在选择职业技术课时要考虑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我校自88年建校来,就是本着这个精神,遵循特教规律,从学校实际出发,首先确定了低年级以聋哑生语言训练和学习文化课为主,高年级以学习专业技术为主的办学方向,根据我县市场需要,确定了木工技术为男生的专修课、缝纫技术为女生的专修课。从三年级开始上职劳课,男生学木工、装饰等专业技术、女生学缝纫、塑料加工等技术,有美术专长的上美术绘画课。到五年级增加职业技术教育课时,实行半日学习文化理论课,半日到工厂进行专业实习,使学生在毕业前就有充分的时间学好职业技术,保证毕业生的质量。几年来,由于我们坚持了正确的办学方向,教育教学效果明显。首届毕业学生的木工专业技术经有关部门考核都达到三级工水平,毕业后全部安排在学校木器厂工作,既减轻了社会负担,又解除了家庭包袱,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热烈欢迎。
二、搞好职业技术教育,为发展校办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开展职业技术教育,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除了学校领导重视选择开设好职业技术课外,更重要是要有较高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师、职业技术教材,有一定的讲课、实习、操作的场地等条件。几年来,我们为了上好职业技术课,首先在培养职业技术课教师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一是对担任职业技术课的教师先后派往各地学习、参加半年以上的专业性培训,学习专业理论和操作,使他们真正适应职业技术课的教学工作。二是从社会上聘请了专业教师来校传授技艺。三是坚持开展教研活动,组织集体备课、评教评学,走出去拜师,请进来学艺等形式,深入钻研教研教法,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既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又保证了实习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第二,改革教学方法,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为了使学生学到能经得起商品市场竞争的职业技术,我们根据聋哑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整个教学过程以满足社会需要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教学中以高档、畅销产品为追逐目标,引导和鼓励学生改革、创新,改变过去以课堂为中心的做法,采用先理论、后实践,从易到难,学了就做,边学边做办法,把理论和学技术紧密结合起来,从而避开了学生失去听觉、口语表达能力的缺陷,充分发挥他们的记忆力、体力、毅力等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第三,建立实习场地,加强实习设施。为了建立实习场地,我们积极争取上级领导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建起了教育木器厂,下设木工、塑料加工和五金配件加工等三个车间。为学生实习、就业创造了条件。为了进一步充实工厂内的设施,学校八方求援,努力争取澳大利亚国家援助,购置了价值上万元的缝纫设备、8万多元的木工机械设备,同时还购置了缝纫课用的布料、木工专业课用的木材。所有学生能在工厂实习,毕业后者能在工厂就业,实习工厂的发展,既改善了职业技术教育实习条件,又成为学校勤工俭学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走上市场经济,广开就业门路
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安排好聋生就业,使他们成为残而不废的有用人才,这是我们特校的办学目的,也是聋生家长的迫切希望。因此,我们在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的同时,就认真考虑、研究了如何拓宽就业门路,安排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为此,我们一是选择好职业技术教育课,使所学的职业技术适应社会的需要。二是针对残疾学生所学专业办好校办工厂,校办工厂既能供学生学习,又能安排学生就业。我们针对木工专业请示县教育局,经县政府批准我们办起教育木器厂。起初,由于人们对学校的技术缺乏了解,加上对残疾学生的偏见,使我们的业务面窄,来料不多,开工不组,产品不能进入时常,职业技术教育的效益不能充分体现,为了改变这个局面,我们找有影响的人宣传我们木器厂的优势,请县委、县政府、民政、教育局等领导到教育木器厂制作高档家具,给县政府、教育局等单位制作办公桌椅、会议圆台,使我们教育木器厂的产品一下子打响了。于是,人们逐渐改变了偏见,都纷纷来我校木器厂加工、购买家具、办公桌椅、沙发、床垫等。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我校还请县、市电视台来我校录制专题,同时在五莲电视台、日照电视台播出。从而提高了我校木器厂在全市的声誉。木器厂的兴旺发达,给残疾学生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毕业的学生全部得到安置,月收入在400—500元左右。三是进一步开拓就业门路,使今后毕业的残疾学生早有着落,都能安排就业。近10年来,我们不断探索校企发展路子,通过争取县政府支持和社会各界的援助,依靠福利企业的优惠政策,采用多种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使我校木器总厂由单一的木器加工制作发展成为集纸箱、塑料、五金、印刷、机动车配件等多种经营于一体的综合性校办工厂,为残疾学生学习职业技术,安排就业打下了可靠的基础。
四、加强管理,责任落实
几年来,我们从办厂育人的目的出发,实行了传授技术与经济创收双重目标责任制。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加强管理,落实责任,从而使校办工厂管理有条不紊,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中不断发展,既完成职业技术教育实习任务,又为学校争创了可观的经济收入。
1、学校宏观调控,实行项目经营责任制,把管理经营、经销、人权、财权都交给工厂负责人,由学校制定各车间的生产岗位责任制。
2、指标落实,任务到人。年初,把培养学生的技术指标和经济创收指标同时下达,由车间负责人承包,然后,厂长再把两项指标分解到各车间人头上,年终进行考评奖罚。
3、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根据教学和经济创收两个不同任务,建立核算员工作制度、出勤制度、利润超奖缺罚制度、产品质量验收制度等,使人人责任明确。
4、工厂(包括聋人)实行计件工资制,把经济效益和个人利益直接挂钩,对职工根据掌握技术情况和产品数量、质量实行计件补助。
5、严格实行产品质量验收制度,成立由车间负责人、验算员组成的产品验收小组,对产品进行验收,保证质量。
6、在职业技术教学、实习中,坚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重点培养、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进行单项工序操作,一项一项的攻关,最后进行综合训练,对反应快、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以重点带一般、作到师傅带徒弟、徒弟带徒弟。
现该厂固定资产370万元,年创利20多万元。全厂职工145人,73名聋哑学生在此就工,残疾毕业生的就业率为100%,残疾职工总数占全厂职工的53%。目前。我校的残疾职工已有16人结婚,其中12人有了自己的孩子,学校免费为他们提供了住房,使他们过上了和健全人一样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既满足了残疾学生技术学习与就业要求,又极大的激发了残疾学生的热情。同时得到了上级领导们的充分肯定,原省人大副主任董凤基同志视察学校后题词:“传授技能 奉献爱心”,省政协副主席、原省教委主任崔惟林同志视察学校后题词:“自强自立 残而不废”。
几年来,我校结合实际,遵循特教规律,在发展校办企业发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一定差距。今后,我们的目标是:加强校办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校办企业中闯出一条更新更广的路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