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华强中等职业学校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一、“十·五”规划执行基本情况
“十·五”期间,在省政府、上级主管部门和省残联领导关心下,通过全校教工努力,“十·五”规划圆满完成,学校由成人中专和培训为主的机构发展到以学历中专为主,高等教育达47%的集中、高等教育于一体的教育机构,并开始了专升本的教学;专业由“九·五”期间的三个发展到“十·五”期间以工艺美术为主的十三个专业;学校的教学设施和设备有了很大提高,教学用电脑由“九·五”期间蔡氏集团捐助的24台增加到250台,并配置了十三个多媒体教室;在校学生数由“九·五”期间150名扩展到500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教工人数由原36名增加到72名,教师文化程度均达到本科毕业及以上;教师教学成果和学生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获奖。“十·五”期间是学校教学层次和规模迅速发展的阶段。但是随着残疾学生求学需求的不断增加,学校进一步发展受到学校占地和建筑面积过小、编制和经费地不足三大因素的制约。学校规模过小,按照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学校办学条件还不符合有关要求、不够规范。
二、“十一五”规划纲要的主要目标和指导原则
为达到“浙江教育大省”的要求和满足我省残疾人教育需求,一是要完成学校扩建搬迁并在新校址开展正常教学工作;二是要成立“浙江省特教学院”,提高办学层次和教学质量,使我省更多残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以缩小与健全人基础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差距,为落实省政府对我校提出的“建成全国一流特殊教育培训基地”而努力。
“十一五”规划纲要主要任务
一、按照省确定的学校搬迁项目要求,完成征地150亩左右,完成首期建筑面积25500平方米的多功能职教楼、教学楼、电教楼、体育设施、学生宿舍、行政楼、餐饮中心、学生浴室等必需的教学、生活设施,并搬迁完毕,能满足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管理。
二、学历教育建以工艺美术、计算机应用、中医推拿、特殊教育等为主的大中专专业20个。扩大招生规模,达到班级80个,注册学生1500名的规模,基本满足我省残疾学生接受中、高等教育的需求。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一套有效的学生管理办法,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0%以上。
三、成立“浙江省特殊教育学院”,以高等教育为主体、中等教育为补充,并成为全省残疾人高级技术职称职业培训基地。
四、根据教学管理服务需要,在校教工按与学生比例1:4.5达到330名,教师、管理服务人员配比达到7:3,教师中高级职称比例不低于30%(规定为40%)。
五、强化残疾人教育研究,基本形成较完整的大中专特殊学校教学、管理模式,创一个在本省及全国特教行列较有知名度的特色专业,出一至三本适用残疾学生教学的校本教材。
六、培养并形成一支思想素质好、专业精,肯钻研探索的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支热爱残疾人教育事业,业务强的教师队伍,培养一批双实行教师,以胜任学校发展需要。
主要措施
一、加强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骨干的教育提高,通过培养、引进、竟聘和调整,校领导成为具有科学发展理念,务实、高效、高素质的教学、管理带头人。中层干部和各学科负责人为教工中的优秀人才。
二、保障教代会职能,充分发挥教工在学校发展规划、教学、管理、干部使用等关系到学校发展中各项重大事务的参与、监督作用。
三、鼓励教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采取积极措施激励教工参加培训进修、考核,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专业和现代知识水平。建立一支教科研骨干队伍。
四、加强党团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组织的桥梁作用和团员突击队作用。以科学的、先进的政治思想优势开张丰富多彩,健康有效的活动以保障学校创业发展的顺利进行。为创建省政府提出的“创建全国一流教育培训基地”做好政治组织保障。
五、“科技兴国,教育为先”,要使我省残疾人脱离贫困,平等参与社会,关键是要抓住提高广大残疾人自身素质这个根本,为落实省政府向我校提出的“建成全国一流特殊教育培训基地”的目标,请学校主管部门领导请示省政府领导,协调有关教育、财政、编委等部门,打破我校作为一般性事业单位框架,按办学的要求和教育的规范,并考虑残疾学生特殊情况给予编制和经费保障。
浙江省华强中等职业学校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二00五年十二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