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6月5日电(记者周竟)高考将至,今年对盲人考生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国家发文要求各级招生考试机构为盲人考生提供盲文或大字号试卷。这是我国考试制度的重大突破,不过对盲人考生来说这仍然仅仅是开始,如何保障他们入读高校和在高校的正常学习才是关键所在。
盲人争取普通高考权利的过程可谓艰难。虽然我国2008年修订的《残疾人保障法》已明确规定要保障盲人参加各类考试的权利,但2014年以前,想参加高考的盲人都被考试机构一句“没有盲文试卷”给顶了回来。去年河南盲人考生李金生经过据理力争,终于用上了盲文试卷,而今年随着教育部和残联下发《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暂行)》,未来盲人参加高考将成为常态。
而在此前,我国在盲人高等教育上,主要采取单招单考的形式招生,学生进入一些院校的特殊教育系学习。但由于此类院校数量少,仅分布在北京、上海和长春等几个城市,专业仅有推拿、音乐等,盲生选择的余地较小。
盲人能参加普通高考是历史性的进步,保障了盲人接受教育的权利。然而这仅仅是开始。就如很多盲人考生忧虑的一样,考上了,高校会要他们吗?高校能提供专门的盲文教材和匹配的老师吗?他们的就业能得到一视同仁的对待吗?
事实上,提供盲文试卷是实现盲人得到普通高等教育中最简单的一环,只要翻译试卷,为盲人提供便利的条件就能实现,而后续盲人入读大学后所需要的硬软件才是最大的挑战。当前普通高校普遍不具备盲文教材,对如何施教也没有经验,能否接受盲人学生是个未知数。
因此,在保障盲人参加高考权益之外,国家应尽快推进高考后盲人进入高校的相关保障,破除高校接纳盲人的障碍,否则盲人参加高考将失去意义。可以想见这个工程更加复杂和艰巨,不过正如一位盲人所说:“就像提供盲文试卷一样,不在于难不难,而在于相关部门重不重视,愿不愿意为他们去做。毕竟在很多国家,盲人接受普通高等教育已是常态。”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