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系(院):
为落实学校关于提升实训室建设与管理水平的工作要求,发现当前实训室在资源配置、使用效率、资产管理和耗材控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推动实训资源优化整合与高效利用,经研究,决定面向三系一院开展实训室建设与使用情况梳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我校实训室使用分级预警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通过系统性调研走访、问题排查与清单梳理,全面、准确掌握各系(院)实训室的建设现状、设备资产存量与使用状态、耗材管理情况及实际利用率。针对发现的问题,明确责任,限期整改,建立常态化的监测与预警机制,减少资源浪费、资产闲置和重复建设,切实提高实训室综合使用效益,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条件保障。
二、工作步骤与内容
(一)调研走访阶段(11月11日—11月21日)
1.系(院)自查:各系(院)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对本部门所属所有实训室的设备台账、使用记录、维护日志、耗材出入库记录、课程安排与开放使用情况等进行全面自查。特殊教育系、康复技术系重点自查自2019年以来两轮双高建设实训室经费投入、实训室规模、设备及耗材购置、使用维护等情况。
2. 走访调研:由分管校领导带队,教务处(科研处)实验实训中心、三系一院负责人等组建专项调研工作组,联合相关部门深入各系院实训场所进行实地走访调研,通过现场查看、查阅资料与管理人员及师生座谈等方式,核实情况,听取意见。11月10日—11月14日,调研公共基础学院、文化体育系(公共管理系)。11月17日—11月21日,调研康复技术系、特殊教育系。实训管理员负责现场讲解与答疑。
(二)发现问题与梳理清单阶段(11月下旬—12月初)
1.问题汇总:各系(院)在自查和调研走访基础上,系统梳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六方面并形成自查报告。
(1)设备资产是否存在重复购置、闲置或低效运转情况;
(2)实训室空间与设备是否存在利用率不高情况,是否存在排课不足或非教学时段空置情况;
(3)耗材管理规范情况,是否有浪费或流失现象;
(4)设备共享机制是否健全,跨系院使用是否存在困难;
(5)现有实训条件与专业发展、人才培养需求匹配度方面是否存在问题;
(6)其他影响实训室效能发挥的管理与运行问题。
2. 清单报送:各系院填写《实训室建设基础信息表》《实训室使用效率统计表》《实训室使用问题清单》(见附件1-3),清晰列明问题具体表现、涉及实训室、可能原因及初步改进建议,经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盖章后,于11月底前报送至教务处(科研处)实验实训中心,同时发送电子版。
(三) 整改落实与制度建设阶段(12月—1月)
1. 制定整改方案:各系(院)针对问题清单,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与完成时限。整改方案随问题清单一并报送(见附件4)。
2. 落实整改任务:各系(院)按要求推进整改工作,确保措施落地见效。实验实训中心跟踪整改进度。
3. 建立分级预警制度: 教务处(科研处)实验实训中心依据本次梳理结果及各实训室日常运行数据,牵头制定《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实训室使用分级预警管理办法》。该制度将依据实训室使用率、设备利用率、开放共享度、耗材管控效能等关键指标,设定不同预警等级,并明确相应的提示、预警、警示及资源配置调整机制,推动我校实训室运行状态的动态监控与精准管理。
三、工作要求
1.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系(院)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办学效益的重要意义,部门负责人要亲自部署,明确专人负责,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2. 全面客观,力求实效。调研梳理要覆盖全面,问题查找要客观准确,不回避、不遗漏。整改措施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着力解决实际问题。
3. 协同配合,按时完成。各系(院)应积极配合本次调研走访工作,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要求完成自查、清单报送及整改方案制定等任务。
4. 着眼长远,构建机制:以此次全面梳理和分级预警制度建立为契机,推动形成我校实训室规划、建设、管理、使用、评估一体化的长效工作机制。
四、专项工作调研组成员
组 长:杨海平
副组长:黄华、张帆
成 员:骆中慧、陆统、张磊、林海燕、鲁杨、刘海群、王净、吴晓波
附件:1.实训室建设基础信息表
2.实训室使用效率统计表
3.实训室使用问题清单
4.实训室建设及使用自查报告
教务处(科研处)
实验实训中心
2025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