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点亮繁星·益路同行”实践团:职场无孤岛,星光自闪耀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19日 点击数:

有这样一群特殊青年:他们能精准把控咖啡萃取的温度,能制作出精美的烘焙点心,他们虽然已经成年,却常常受到歧视的眼光,被挡在职场大门之外。这个群体叫大龄孤独症,是指18岁以上的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他们的就业之路,何去何从?8月初,学校特殊教育系的“点亮繁星·益路同行”实践团队深度走访温州市的6个基层站点,调研大龄孤独症人士的就业现状与社会支持体系。

打破偏见:当特质成为优势

大龄孤独症群体常被视为“职场孤岛”,但实践团队在壹星酿烘焙店发现,大龄孤独症群体在经过相关培训后,都能顶岗上手。他们已稳定参与糕点生产、包装、检验等环节,其出色的专注力与流程执行力成为职业优势,积极主动性甚至优于健全员工。该机构负责人表示:“只要提供合适的岗位和培训,许多孤独症人士都能展现独特价值。”

图片


图片

这一案例并非特例。星融咖咖啡馆,是一家由孤独症、智力障碍青年组成的残健融合的咖啡店。店内温馨舒适的环境、工作流程可视具象化的设计,贴心地让孤独症群体在社会服务的同时,被满满的爱与关怀所包容。店内孤独症员工上下班基本可以自主公交出行,一份咖啡师的工作也锻炼了他们的社会化能力。一杯咖啡、一颗星、一份爱,是萃取时的细致入微,是服务时的礼貌有加,更是他们对自己成长的一份见证。

月下咖啡馆也是如此。这家坐落在小河边的咖啡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大龄孤独症员工制作出来的冷饮,拥有着清爽的口感,给炎炎夏日带来一丝清凉感。大龄孤独症群体的职场之路或许特别,但足够耀眼:不是不能就业,只是需要提供就业机会,助力他们发挥出不同优势。

图片


图片

创新模式:为星星铺就职场路

在青苗残疾人之家,通过“庇护工场”的形式,以“益创工坊”为载体,诠释了辅助性就业模式的生动实践。这里为孤独症人士提供了手工艺品制作、包装等轻度劳动岗位,并配备专业辅导员,以提升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辅助他们掌握基本的就业技能。

当地残健融合的“瓯融汇”市集,以健全人带动残疾人的创业,将残疾人创业集聚推向社会,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集聚社会的资源,让社会支持残疾人就业的氛围得到提升——残健融合的创业模式让更多人看到了可能,从“庇护就业”到“融合就业”,每一步都凝聚着社会各界的智慧与爱心。

图片


图片


图片

希望之光:生命力量影响生命

小银河特殊教育学校的资源教室里,实践团队观摩了针对孤独症学生的康复训练。教师采用视觉提示卡、结构化流程表等专业方法,一旁的助教辅助学生完成任务。期间,校长给实践团分享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名孤独症学生通过在校的学习,成功找到了一份工作,当天他主动制作了一份礼物,亲自到校长家里把礼物送给她。

在星融咖咖啡馆,孤独症咖啡师皓皓已入职半年多。负责人介绍,皓皓进步很快,如今不仅能熟练操作咖啡机,还因对温度和克数的精准把控,成为店里的“咖啡专家”。皓皓爸爸对孩子的变化,也表达了自己的期许,“孩子现在喜欢自己的工作,作为家长就已经觉得够了。最理想的情况还是希望他能真正的融入社会,拥有一技之长自食其力。”这种“以生命力量影响生命”的案例,让实践团队看到了社会性干预与持续支持的重要性。

为了让市民更加了解孤独症大龄群体,减少不理解与歧视,实践团还前往温州市区繁华的五马街开展公益宣传活动。实践团的成员们顶着高温,向过往的路人介绍星融咖咖啡馆、讲解孤独症的特质与就业现状,以及分发星融咖咖啡优惠券和文创小礼品。短短两小时,团队共发放宣传资料80余份,进一步推动了“职场无孤岛”的理念宣传。

图片

“让每一颗星星都有发光的舞台,他们不是缺乏能力,只是需要不同的沟通方式。”这是实践团队在调研中最深刻的体会。从壹星酿的烘焙师到星融咖的咖啡专家,从益创工坊的手工艺人到车间里的打包员,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证明,当拥有合适的支点,“星星的大孩子们”同样能撬动属于自己的职场天地。

打破孤岛,需要每一份理解与行动。正如一位孤独症孩子的家长所说:“面对孩子们的就业,不求特殊照顾,只求一个公平的机会。”当皓皓冲煮的咖啡飘香四溢,当串珠饰品在市集上被购买一空,我们相信,职场终将星河浩瀚,每一颗星星,都值得被看见。

图片


图片


图片

期间,学校党委书记王飞一行前往温州看望“点亮繁星 一路同行”暑期社会实践队,一同调研了龙湾区残疾人托养中心、青苗残疾人之家、小银河特殊教育学校等,并围绕大龄孤独症人士融合就业问题开展座谈会。王飞充分肯定同学们扎根基层,将理论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能力,并为实践队的师生们送上清凉解暑用品。党委委员、副院长黄桂美,党委委员、组织人事处处长李桂枝,学生工作部、计划财务处等相关负责人一同走访慰问。


【编辑:章叶节】 【终审:宣传统战部】


下一条:院长黄宏伟检查指导暑期校园重点建设项目并慰问一线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