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校2021届校友朱滢课例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04日 点击数:

近日,教育部正式公布2024年“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结果,我校特殊教育系2021届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朱滢设计的课例《我是中国人/我国的国旗》,从全国众多参评课程中脱颖而出,成功获评“部级精品课”。

朱滢,女,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特殊教育系2021届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后于西南大学深造取得教育学学士学位,现任绍兴市上虞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校园积淀:厚德博爱、筑牢特教根基

在校期间,朱滢便展现出对特殊教育事业的浓厚热忱与突出潜力。她深知专业知识是特教工作的基石,对待每一门课程都踏实钻研,凭借优异的成绩荣获2019-2020学年校级一等奖学金与浙江省政府奖学金。在理论学习之外,她积极投身实践与志愿服务:2018年10月,在浙江省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中,她被评为“优秀志愿者”,亲身体会到“帮助特殊群体”带来的价值感;2019年5月,在杭州市西湖留下幼儿园见习期间,因表现突出获“优秀见习生”称号;她还利用暑假前往杭州杨凌子学校及相关机构实践,在普通幼儿园、特教学校、专业机构三种场景中积累经验,逐渐明确“深耕特教学校”的职业方向。此外,朱滢注重技能储备,在校期间考取中国舞1-3级、计算机二级、育婴师、普通话二级甲等、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及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等证书,为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多元能力基础。担任校办公室主任期间,她锻炼出统筹协调能力,更培养了责任意识,这些都成为她职业成长的“隐形翅膀”。

职场淬炼:善解能容、践行育人使命

2021年8月,朱滢入职绍兴市上虞区特殊教育学校,开启了特教职场生涯。初入岗位,她便面临不小的挑战——所带的一年级班级中有4名孤独症儿童,他们难以安坐、无法用语言表达需求,甚至存在攻击性行为,且部分孩子还伴随睡眠障碍、过敏、癫痫等生理问题。面对这样的学生,朱滢始终秉持“读懂孩子、理解孩子”的初心,用耐心化解难题,用专业提供支持,逐渐成为孩子们信赖的朱老师。

工作中,她从未停止成长的脚步:2021年10月,其撰写的“学党史、守初心、育新人”师德教育体会获上虞区二等奖;2023年3月被评为绍兴市上虞区 “优秀共青团员”;2024年2月获上虞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5年以来,更是接连斩获绍兴市第三届基础教育成果奖一等奖、“活教育 新课堂”典型案例征文评比一等奖、绍兴市规划课题优秀成果三等奖等多项荣誉。

课程研磨:启智润心、播撒爱国种子

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的《我是中国人/我国的国旗》,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生活适应》二年级上册的核心内容,聚焦“国家与民族”主题,引导特殊学生认知“中国人”身份、了解国旗知识、遵守升旗礼仪,在心中播下爱国与尊重的种子。针对培智二年级学生“直觉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易分散、学习动机较弱”的特点,朱滢在课程设计中融入了对特殊学生的深刻理解:以学生喜爱的动画形象为“学习伙伴”,创设“早上升国旗”的生活化情境,用趣味化设计激发学习兴趣;采用“闯关”形式融入结构化教学理念,将抽象的“国家”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画面与体验;通过视频观看、步骤解析、实操体验等多元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掌握知识。朱滢在课程打磨中反复推敲细节,从教案修改到课堂互动,始终以“让特殊学生真正理解”为目标,最终让这堂充满温度与智慧的课程得到教育部认可,成为全国特教领域的优质范例。

谈及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初心,朱滢说到:“特殊儿童就像被被生活的海浪卷到现实沙滩的小鱼,而我要做那个捡鱼人。”她始终坚信:每一朵花都有绽放的权利,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全力以赴的尊重与守护。“这些孩子或许学得慢,但每一点进步都值得珍视。”这份赤诚与专业追求,正是其课例打动国家级评审的关键所在。

从校园里的追梦学子到职场上的骨干教师,朱滢用热爱坚守特教初心,用专业诠释育人使命。她的成长与成就,不仅是个人奋斗的见证,更彰显了我校 “培养有温度、有专业的特教人才” 的育人理念。









【编辑:余洁】 【终审:宣传统战部】

上一条:我校教师发展中心顺利举办暑期教师人工智能专项培训
下一条:我校学子在浙江省第十三届大学生诗词讲解竞赛中揽获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