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我校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举行第五期特殊教育拔尖人才创新班开班仪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主任徐佳露、我校特殊教育系主任骆中慧,以及来自学校与医院的双方教学团队成员代表共同出席本次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上,徐佳露代表浙大儿院康复科对本期20位特教学子的到来表示欢迎,并鼓励大家积极学习,期待大家能在医院的实习过程中掌握更多的实践知识,对儿童康复有更深的了解。
骆中慧首先感谢浙大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持续5年来对于学院“医教协同”特教教师创新培养项目的大力支持,同时重点向同学们介绍了此次拔尖人才项目的培养特色与要求:教育+康复的双实践、双考核,希望同学们认真参与特殊儿童评估、综合干预、家长支持等项目,在医院与学校双导师的指导下,提高多专业协同工作的能力,适应特殊儿童全程关爱体系建设的新需求。
康复科阮雯聪老师向同学们讲解了在实习期间应遵守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强调了在实习期间需要时刻具备的安全和责任意识,鼓励大家勤学多问,与带教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
特殊教育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是我校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共同打造的特殊教育“拔尖人才”项目,旨在推进特教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该项目以复合型特殊教育教师医教协同培养实践为核心,直面我国特殊教育教师培养中复合型能力养成难题,引入儿科临床实践教学资源,突破特教教师培养体制壁垒,组建“高校+医院”跨学科、跨行业育人团队,创新师范生学习形态,引领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改革。
2024年第四期培养计划学员徐诺妍、石嘉晴两位同学,凭借在卓越班学习期间的优秀成绩和突出的儿童康复实践能力,成功进入浙大儿院康复科工作。
徐诺妍表示,虽然入职时间不长,但每一天都充满挑战与触动。看到孩子们在清晰的结构和视觉支持下,眼神更专注、焦虑有所缓解,甚至能独立完成一个小任务时,那份成就感难以言喻。“我深刻体会到每个孩子的需求都非常独特,如何精准设计结构、灵活运用辅助策略,是我需要持续学习和磨炼的核心。团队氛围温暖而专业,前辈们的耐心指导让我倍感安心。面对一个个可爱的孩子,我既感受到肩上的责任,也充满了学习的动力和对未来的期待。”
石嘉晴回首自己入职以来的点滴时感悟道,“来到医院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障碍和需求,他们的每一次进步都凝结着无数次重复训练,从握笔姿势到社交礼仪,基础认知到情绪表达,作为治疗师的我们像拼图般,一点点拼凑起孩子与外界沟通的完整画面,虽然家长的焦虑和干预效果的漫长反馈周期,也曾让我陷入自我怀疑,但是每当看到孩子从逃避触碰,到主动牵起我的手;从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到开始关注周围的声音与色彩,我就更加确信自己正在从事着一份“唤醒星星”的职业,意义非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