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关于规范教学大纲,积极参与迎评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06日 点击数:

关于规范教学大纲,积极参与迎评的通知

各位老师:

为迎接正式建院专家组的现场评估,高职三个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除外)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都要按模版格式书写规范(见附件),请各教研室主任安排落实好本项任务(高职课程以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为准),每个课程大纲以专业+课程名称命名,一个教研室一个压缩包,压缩包以教研室命名,于11月14日前将本室高职课程大纲汇总到各教学部,由各教学部审核,11月19日各教学部将本部高职课程的教学大纲汇总到教务处王海丽处;请各位现任和曾任高职教学的老师认真配合,积极参与迎评工作。

教务处

2012年11月5日

附:1、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筹)关于制订高职课程大纲的原则意见

2、课程大纲模版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筹)关于制订高职课程大纲的原则意见

课程大纲是执行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编选教材、教学组织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考核的基本依据。

一、制订课程大纲的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为指导,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工学结合、校企联合”的办学方针。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以职业、岗位技能需求为主线,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制订课程大纲的基本原则

1.“必需、够用”原则

始终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科学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充分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特点。凡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应当处理好“必需”与“够用”的关系。

2.校企联合原则

专业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程大纲制订应尽可能与有关行业企业开展合作,充分吸收行业企业的意见,从事一线工作的工程师、技师应当是课程大纲制订的主要参与者。

3.职业性、岗位性、实践性原则

以提升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为出发点,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必须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相关工种使用手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和各种考证相关内容。

4.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原则

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进行课程大纲设计。以实际的一个或多个职业岗位项目贯穿整个课程教学,以完成一个项目下某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5.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原则

课程大纲设计要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要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学习的课程实施方案。除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支撑性知识外,要将“教师教,学生学”根本性转变为“教师导,学生做”。

6.知识、技能、职业素养协调发展原则

在注重知识、技能培养的同时,每门课程应当把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安全生产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等职业素养培养作为课程大纲设计的重要内容,并切实落实到课程教学实施之中。

7. 过程性考核原则

注重过程性学习考核,要把学生平时完成每一个项目、每一项任务的状态与在本门课程中体现出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安全生产意识、团队合作精神结合起来进行课程考核,彻底扭转一考定乾坤的局面。

8.指导性、可操作性原则

课程大纲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集教学团队、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思想于一体,对课程教学的实施具有指导性作用。同时,各课程组应当充分考虑学院发展状况、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学院的软硬件设施,精心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课程大纲。

课程大纲参考模板

����专业

《����》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课(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平台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必修课—专业方向课/选修课—专业拓展课/选修课—人文素质拓展课)

时:��学时(其中实践环节学时数:��学时)

考核方式:考试(考试/考查/操作)

适用专业:����

建议开课学期:第�学期(分�个学期完成)

开课部门:����

大纲主撰人(签名): 审核人(签名): 审阅人(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主要说明该课程面向何种专业、是何种课程性质,是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说明该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一般课程还是主要课程;该课程是侧重理论还是重在技能培养,或者两者并重、相互结合;说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内容

(一)课程主要内容

(课程主要内容的介绍一般按单元叙述为宜,说明每个单元知识点的教学要求,即应使学生熟练掌握、掌握、理解、了解的知识和技能。并指出各单元的难点与重点内容。不宜把单元分得过细,一般不必按每个小节分析其难点与重点内容。)

(二)实验、实训、实习内容

(结合该课程必须分散进行的实验教学,应具体列出每个实验项目的名称、学时数、目的要求。若实验教学需要集中单独设课的,应作出说明,并提出其实验的个数与总学时数。配合该课程的实训(分散或集中)、教学实习,都要说明其教学要求、项目名称、学时数、技能培养要求等。)

(三)教学建议

(教学建议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重点、难点的处理、深广度掌握的建议;

2、课程教学方法的建议:如哪个单元宜采用课堂讨论、讲练结合、社会调查、师生互动等教学方法;

3、习题作业、思考题、讨论题等主要内容、数量、深度等的建议。)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必要的先修课程或必要的基础知识;本课程的后续课程,即本课程在专业知识体系上为专业培养计划上的哪几门课程打好基础知识;本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安排在第几学期。)

四、教学时数分配

课程总学时: 学时。

序号

教学内容

总学时

讲课

实验(上机、实训)

习题课、讨论课

课程设计

(大作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小 计






(课程总学时数以2012级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时数为准;期末考试的学时数不必计入课程总时数。教学时数分配按单元或项目教学内容填写,不应以周为单位,也不必用学期教学进度表的形式填写。)

五、考核方式

(说明在教学计划中该课程列为考试课还是考查课;考核方式建议是开卷还是闭卷;课程成绩评分办法、内容、大纲有何特殊要求,注明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及大作业、实验成绩等所占比例;有条件的课程最好有简明的考试大纲。)

六、教材及参考书

主教材(就目前已出版的高职教材中选择一至二本为主教材,注明教材名称、编者、出版社、版本、出版时间。)

参考书(可选择与该课程相关性较大的参考书,写明同上教材的版本信息)


【编辑:】 【终审:宣传统战部】

上一条:关于开展2012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检查的通知
下一条:关于本学期全校教工手语学习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