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26日讯8月9日台风“海葵”过境后的第二天,笔者因事去曹娥卫生院,只见一个40余岁的中年人正一拐一拐地在处理“小飞幼儿园”前被台风吹倒的广告牌。这块被吹倒的标语牌对周边住户和过往行人十分危险,幸好标语牌还没有完全霉烂,被树枝挡住。那中年人边利索地用绳索套住框架,边招呼周围群众帮忙把广告牌拉到了安全处。
这中年人是曹娥街道联丰村的骆银标,因幼时患小儿麻痹症腿留下了残疾,现在曹娥卫生院做门卫。按理说,残疾人理应是别人帮助和照顾的对象,但骆银标却反而经常主动去帮助别人。
8月下旬的一天,上沙村村民娄阿兴的妻子(下肢残疾)因发高烧到曹娥卫生院就诊,可因家境贫困,她身边一分钱都没有,正当她进退两难在卫生院门口徘徊时,骆银标二话没说把她带到了石医师那里,并说明了她的经济状况。石医生很同情,主动为她垫付了医疗费。可怎么让她回家呢?骆银标那时正在当班,不可能用残疾车送她,于是他为病人找来了三轮车,付好车费并嘱咐车主送她回村后,一定要搀扶她到家。
9月2日下午,下朱山村一村民到医院看病,准备回家时发现自己骑的电动车失灵了,怎么也启动不了,正一筹莫展时,骆银标一声不吭回家拿来了机油,帮助车主进行润滑,十余分钟后,车锁打开了,车主非常感激,连声说:“谢谢,谢谢。”
作为一名残障人,骆银标说他做不了什么大事,但只要对社会有益的事即使最小他也都会热心去做。
2008年7月,曹娥街道孝女路三角花坛与塘路交叉口的道路因车辆碾压,路面变得坑坑洼洼,给来往车辆带来了不便,骆银标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一次他路过上浦闸,看到路边有一堆废弃的柏油,心想正好可用来修补那些破损的路面。当时天气炎热,那堆废弃的柏油虽成形,但还是软的,温度有40多度,骆银标身边没有铲子,怎样才能把柏油拿回去呢?他顾不了那么多,徒手就去挖柏油,然后将一块块废弃的柏油用自己的残疾车运到破损的路段铺上,又用残疾车把路面压平。以后凡是见到废弃的柏油块,他都会捡回去,成块的就回家和老婆一起重新熔化。
尽管家境不是很好,但骆银标拾金不昧的经历却多达数十次,每次他都千方百计找到失主归还钱物,不求任何回报。令他最难忘的,当数上海星火农场祝先生那次。1989年9月1日,骆银标还是上虞航运公司驾驶客轮的机手,当天客人下完后,他发现在他座位附近有一只黑色皮包,,打开一看,里面有3000多元现金、6000多元的存折及身份证等物品,而当时骆银标每月工资才28元。从包里的一张介绍信中骆银标知道,失主祝先生是上海星火农场十连的连长。回到公司后,骆银标立即打电话给祝先生。第二天祝先生从上海赶到上虞,拿出500元钱表示谢意,被骆银标婉言谢绝。祝先生回到农场后如实向领导汇报了情况,农场领导也十分感动,以农场的名义送来了锦旗。
在骆银标家里,珍藏着62份荣誉证书,47封感谢信,他说这些就是他最大的财富。他本人也先后被“96345”评为“十佳市民”,被上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评为“十佳优秀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