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则是这份事业中最宝贵的财富。在第四十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宣传统战部推出“教师节专辑”,分享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老师们背后的故事,那些不为人知的默默付出与坚持,以及他们与学生之间温馨感人的互动瞬间。这些故事,如同璀璨星辰,点缀在教育的夜空,照亮了浙特教院一代又一代学子的心灵。

陈瑞英,女,汉族,1972年出生,中共党员,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授。
陈瑞英老师倾心于党的教育事业,自1995年从教以来,始终秉持有教无类、育人育心的教学理念,行走在思政课堂,在教书育人中成绩显著:2004年获杭州市教育局系统优秀教师称号、2011年获浙江省直属机关工委“创先争优闪光言行之星”、获2018年度“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2019年被评为浙江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2024年荣获浙江省第四届“优秀思政课老师”称号。
俯身钻研 孜孜不倦
如何让学生爱上思政理论课?这是陈瑞英老师一直在认真琢磨的“重大事情”。为了把思政道理讲到不同残疾类别学生的心坎里,她总是反复打磨教学内容与方法,平等关爱每一位学生,引导学生在直面问题、联系实际中增强政治认同和情感共鸣,努力把思政课上得有深度又有温度,有意义又有意思。
于是,她的思政课上有结合听障学生专业特长,将忠于信仰、不怕困难、团结奋斗的长征精神融入的手绘思政;有结合学长案例、本人困惑和专家点评的“躺平就能躺赢吗”的思想碰撞;有“大学生讲思政课”和“微电影展示课”;还组织残健融合团队开展农村文化礼堂的暑期实践调研。“无声的思政课如何引人入胜”作为学院案例2021年入选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司典型案例;2024年荣获浙江省第四届“优秀思政课老师”称号。

党建协作团负责人陈瑞英为上田村党员上党课
倾情奉献 不问西东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怎样才能做好人师?这是陈瑞英老师一直在探索的又一“重大课题”。
作为班主任,陈瑞英老师运用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的管理,充分尊重、信任、关爱学生。对生活有困难的学生悄悄资助;每个月给学生过集体生日并送上祝福;对思想开小差的同学耐心引导。她与学生,亦师亦友,所带班级班风淳正,学风浓厚,多次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
在担任教研室主任期间,她注重团队协作开展教研,曾被评为校优秀教研组。在主持教务处工作时期正值学校从筹建到升格再到评估的关键阶段,为此,陈瑞英老师带领处室同仁经常加班加点,承担了学院筹建、升格、评估的大量教学规范、资料准备和协调工作,为学院内涵提升默默奉献。2017年被评为学院人才培养评建工作先进个人,所带领的教务处被评为学院人才培养评建工作先进部门;个人多次被评为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优秀共产党员。多次担任青年助教培养导师,悉心指导青年教师成长,青年教师也愿意和她侃世事聊人生。育人路上的倾情奉献也让陈瑞英老师获得了2018年度“交通银行特教园丁奖”和2020年、2022年两次校“最美特教园丁奖”称号。

脚踏实地 知行合一
如何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这是陈瑞英老师在教科研路上一直在努力的“重大实践”。为此,她走出校园,走进监狱为狱警带去“‘志智双扶’——把握特殊人群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容与方法”的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训;深入临安上田村,为农村基层党支部送去党课;指导学生先后于2022年度和2023年度两次获浙江省高校思政微课大赛一等奖;带领专业老师组织残健融合团队参加浙江省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2024年带领科研团队开展高校暑期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被浙江省高校助力乡村振兴联盟评为“优秀团队”;聚焦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陈瑞英老师先后发表论文28篇,其中10篇发表于核心期刊,主持参与市厅级及以上课题23项。
桃李虽无言,却因亲其师而信其道,课堂里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是陈瑞英老师孜孜不倦前行的动力,她愿用自己的微光和温暖去引领学生自信自强,成就精彩人生。

陈瑞英荣获“优秀思政课老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