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我国首次就无障碍环境建设制定专门性法律。为深入了解浙江无障碍旅游设施的现状,进一步提高社会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意识,培养团队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6月27日至7月1日,文化体育系(公共管理系)“数智有爱,生活无碍”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杭州市无障碍促进会、三墩镇等地开展有关无障碍旅游建设的社会实践调研。
深入采访调研,点燃无障碍之光
团队组建伊始便积极与杭州市无障碍促进会取得联系,6月27日下午,实践团一行人走进了浙江省杭州市无障碍促进会,拜访了杭州无障碍促进会会长张华先生。在访谈的过程中,张会长对实践团将无障碍作为调研方向作出肯定。他以其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为团队的调研指明了方向。
访谈结束后,张会长带领实践团参观并体验了达那福无障碍设施体验馆。在达那福体验馆馆长沈旦的介绍引导下,实践团学习了如何将无障碍设施向着标准化进行,让特殊人群真正实现无碍畅行,共享美好生活。
走进三墩民生综合体,探寻无障碍设施的温度
6月28日下午,为继续实地考察不同地区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实践团来到了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民生综合体进行调研。西湖区三墩镇民生综合体作为全国首批无障碍环境认证三星单位,是唯一获得三星认证的镇街级单位。
走进三墩民生综合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平缓宽阔的无障碍通道。通道地面采用了防滑耐磨的材质,即使在潮湿的天气也能确保行走的安全。通道两侧扶手的高度恰到好处,表面有着细腻的纹理,握感舒适且稳固。每一段通道的衔接处都处理得极为平滑,没有丝毫的高差和颠簸。公共区域的轮椅坡道,坡度严格按照标准设计,既不会过于陡峭增加推行难度,也不会过于平缓浪费空间。坡面有着均匀分布的防滑纹路,即使在雨雪天气,也能有效防止轮椅打滑。
公共区域的无障碍卫生间,设施齐全且整洁卫生,宽敞的内部空间,方便轮椅进出;专用的扶手和紧急呼叫按钮,给使用者带来满满的安全感。图书馆内,特设了专属轮椅的阅读区域,为需要的读者提供无障碍的阅读环境。电梯内,清晰醒目的盲文按钮和语音提示,为视障人士提供了贴心的引导。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对特殊需求的充分考虑。
在这里,无障碍设施不是冰冷的建筑构件,而是残障人士融入社会、享受平等权利的重要保障,是城市文明与包容的生动体现。大家用眼睛看,用心去感受,与在这里活动的居民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与工作人员沟通,了解设施的维护情况和未来的改进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