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主题教育 | 馆校牵手共谋新篇  双向助力特殊教育

发布时间:2023年05月26日 点击数:

近年来,我校始终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以“请进来 走出去”的方式,加大馆校合作力度,探索文化育人新模式,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不断提升实践育人实效,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

馆校共建搭平台,双向奔赴谋合作。近日,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馆长陈刚、副馆长方胜、公共交流部副主任郜珊珊等一行六人来我校洽谈馆校共建事宜。院长黄宏伟、副院长王涛以及交流合作处处长邱淑女、文化体育系(公共管理系)副主任范丽青参加洽谈。

黄宏伟介绍了我校的办学理念、专业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成果等。他表示,学校以残健融合为导向,以学生特点为基础,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特殊教育人才。此次与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洽谈合作,希望可以在专业设置、课程衔接、三教改革和一体化建设等方面,构建起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合作平台。

陈刚指出,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经过近十年发展,已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创新载体,也是读懂杭州城市文明记忆的鲜活读本。此次合作洽谈,希望能借助馆内大师资源和硬件资源,让工艺美术更好地满足特殊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激发工艺美术的独特生命力。

王涛表示,双方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开展合作,利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的展览资源及专家团队,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工艺美术的发展和创新。

此次馆校共建合作洽谈,是我校与杭州工美博物馆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举措,也是为特殊教育事业和工艺美术事业作出贡献的有益尝试。未来,双方将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密切合作关系,推动馆校共建取得更多成果。

思政课堂走出去,凝聚育人大合力。

近日,我校积极开展思政课堂“走出去”,组织师生走进中国伞博物馆,参与“无障碍导览活动”。

浙江传媒学院的讲解志愿者在普通讲解导览的基础上,添加了口述影像元素,将展品中的细节精准、细致地描述出来,用声音代替画面,消除横亘在视障学生与展品之间的障碍,达到无障碍导览效果,为我校视障学生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展厅画面、展品画面。浙江工商大学的志愿者同学全程陪同,指引视障学生触摸了泸州油纸伞、西湖绸伞、八角油纸伞等馆藏复制品,学生们用触觉代替视觉,感知油纸伞的沉稳结实、西湖绸伞的细腻温润、八角伞的独特造型,对展品结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我校康复技术系2022级蔡振格同学参观后说:“讲解员同学的讲解非常细心、注重细节,从伞的结构、颜色、文化各方面进行解说,让我学到了很多。”

开门办思政,博物馆课进校园。

日前,我校公共基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浙江博物馆举办“我在浙特教院看浙博镇馆之宝”活动,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浙江博物馆特聘教授林洁走进特教课堂,为特殊学生带来一堂有趣的博物馆课——《富春山居图》创意灯盏课程。“特殊教育院校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学校专题调研课题组全程参加活动。

课堂上,林洁教授的娓娓讲述,手语志愿者的“手语”娴熟优美、背景音乐的轻缓悠长,通过传世名作的书画之约,带领学生聆听历史长河里的故事。

活动当天,学校还邀请浙江省盲人学校小学生(视障)、杭州文汇学校中职学生(听障)共同参与,跟随林洁教授的课堂,一同感受和聆听浙博镇馆之宝《富春山居图》的魅力。课堂最后,来自大中小学的特殊学生共同制作了富春山居图创意灯盏,极大激发了同学们守护国宝、守护文明之情。

独特的授课方式、创新的教学模式让思政课的面貌焕然一新,将思政课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密切联系起来,开启具有特教风采的“大思政课”新篇。





【编辑:王程程】 【终审:宣传统战部】

上一条:与残奥冠军面对面 射箭冠军周佳敏分享逐梦故事
下一条:我校学生在省第八届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