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公布2021年省教学成果奖名单的通知》(浙教函〔2022〕10 号),我校共有2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实现历史性突破。
01残健融合、协同共培:特殊教育类高职院校育人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获奖等级:高职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成果完成者:黄宏伟、骆中慧、黄华、张磊、吴晓波、姚晓霞
成果依托中国残联研究项目,打造“多元协同精准育人、融合培养竞相成才”融合育人浙江样板。创设“五共育人”融合环境,构建关爱-发展-反哺的校园环境;设计“三维协同”的教学服务体系,支撑“生存技能掌握——高技能就业——出彩人生”递推式人培目标;构建“三制合一”协同育人机制,推进部门协同、育人保障、长效跟踪机制同向发力协同育人。
成果惠及残疾学生3200余名,残疾学生就业率超过全省普通学生平均值,解决浙江省内95%的适龄有劳动能力残疾人就业问题。在全国特殊教育年会、特殊人群话语研究高层论坛等全国性会议上累计报告23次。成为国家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和全国残疾人工匠培育基地,育人模式受到成岳冲副省长、王文序副省长的专门批示和肯定支持。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育人环境建设与社会场景适应脱节问题;学生能力培养与教学服务支撑不足问题;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与育人机制弱化问题。
02“聋听融合、学训一体、校企协同”的手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获奖等级:高职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成果完成者:王正东、傅敏、卢苇、张帆、孙闻、吴晓波、高昕
成果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指导,通过“聋听融合”的培养新模式,实现沉浸式手语教学环境。除了理论上的创新,还在实践上实现四大突破:一是通过“学训一体”的能力培养新方式,以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为依托,强化手翻实践能力;二是以手语教材开发和课程建设为路径,充实拓展教学资源;三是通过“校企协同”的联合培养新机制,实现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四是通过“科技赋能”的社会服务新模式,提升立德树人成效。
成果示范作用好、推广价值高。教学改革促进了手语翻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就业率对口率及录取分数线逐年提升,学生获各类省级技能比赛奖项7项。专业成为浙江省十三五特色专业,并入选浙江省双高专业群,出版了8本专业教材,建设了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专业在全国同类院校处于领先水平。师生社会服务能力强,社会影响日益广泛,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手语翻译提供了可借鉴可示范的社会服务模式。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毕业生手语翻译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手语翻译专业课程教学资源普遍匮乏问题;毕业生综合能力与企业实际用人要求相脱节的问题;学生手语翻译职业素养欠缺的问题。
浙江省教学成果奖每四年评审一次,代表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先进水平,体现了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特色和成效。此次教学成果奖所取得的成绩,体现了我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决心与作为,反映了我校近年来教学建设、教学成果培育等工作所取得的重要成效。下一步,我校将充分发挥优秀教学成果的示范带动作用,聚焦专业建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助力“全国一流特教学院”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