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博士谈浙特:“大人才观”与特殊教育共筑未来的希望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18日 点击数:

为进一步学深悟透全省“新春第一会”精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奋力助推“两个先行”和“助残共富”的强大动力,对标省委“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要求,在全面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上勇突破、善创新,以“大人才观”广开育才、引才、聚才、识才、用才、护才之路。宣传统战部策划邀请校内外高学历教师,推出“博士谈浙特”栏目,每期邀请一位博士教师做客,畅谈对特殊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康复技术系推拿教研室专任教师逄静:“大人才观”与特殊教育共筑未来的希望

万物更新,承载希望,随着浙江省“新春第一会”的落幕,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人力资源、干部队伍建设重要论述精神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深化实施人才强省战略,贯彻“大人才观”政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人才观”是一种全面、开放、包容的人才观念,它强调人才的重要性,注重人才的全面发展,倡导尊重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这次“大人才观”精神的提出不仅是对传统教育观念的重新审视,更是对未来教育走向的一次深刻思考。结合特殊教育这一领域,我深感“大人才观”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特殊教育一直是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学生们可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他们同样拥有无限的潜力和可能性。“大人才观”正是要我们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天赋和才华。特殊教育的孩子们同样如此,他们可能在某些方面与常人不同,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大人才观”强调的是多元、包容和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在特殊教育中,这种理念尤为重要。因为特殊教育的孩子们往往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他们需要的是个性化的教育方案,而不是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深入了解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我们可以为他们量身定制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和路径,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此外,“大人才观”还鼓励我们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以更加开放和创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才培养。在特殊教育中,这种思维模式的转变也尤为重要。因为特殊教育的孩子们往往需要我们用更加灵活和创新的方式来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挑战。通过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我们可以找到更加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作为特殊教育的教师,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接纳和尊重每一个学生,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首先,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向全面的素质教育。特殊教育的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培养良好的品德、情感、社交等能力。

其次,我们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个性化的教育。特殊教育的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需求和发展方向。因此,要注重与每个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制的教学服务和支持。

此外,“大人才观”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和创新,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特殊教育领域需要不断引进新的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在特殊教育领域,教师的角色尤为重要。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守护者。我希望自己能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热情,为每一个学生带去希望和光明,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也希望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实践,能够为特殊教育领域积累更多的经验和成果,为更多的学生带来帮助。

最后,我也期待社会各界能够给予特殊教育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特殊教育不仅需要政府的投入和引导,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参与。我希望通过浙江省“新春第一会”的召开,能够引起更多人对特殊教育的关注和关心,为特殊教育的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总之,“大人才观”为特殊教育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作为一名特殊教育的年轻教师,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我相信,在“大人才观”的指引下,特殊教育领域一定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为特殊教育的孩子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这些孩子们点亮希望之光,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自信。


图片


【编辑:章叶节】 【终审:徐聪琴 赵晓旭】

上一条:公共基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顺利举办校第二届实用英语口语大赛
下一条:浙特教院和浙江康复医疗中心举行合作签约暨拜师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