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综述|新时代残疾人就业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 教务处(科研处) 发布时间:2023年11月29日 点击数:

2023年10月29日,第十七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之残疾人就业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分论坛在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举行,来自中国残联、浙江省残联等政府部门,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等高等院校,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杭州知味观、浙江文新文化创意产业园有限公司等企业单位,以及杭州市上城区弯湾托管中心等服务机构的专家学者、残疾人工作者和企业代表400余人参加论坛。与会人员围绕健全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机制,推动残疾人就业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行研讨。

         一、残疾人就业存在的困境与破解路径
(一)从动态更新数据看残疾人就业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杨立雄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形势对残疾人就业造成一定冲击、残疾人自身的就业要求与就业岗位需求产生结构性矛盾,残疾人受教育程度的提升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教育为残疾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促进了残疾人个性化就业,职业教育提升了残疾人的就业竞争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工作环境和需求,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近年来,残疾人就业帮扶需求发展趋势快速下降,但职业技能培训仍处于残疾人就业帮扶需求的第一位,有助于残疾人拓展人际关系,扩大社交圈子,增加就业成功的机会,职业教育有助于增强残疾人的社会融入感,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基于共同富裕的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优化
浙江大学何文炯教授指出,共同富裕的要义是“富裕+共享”,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残疾人通过增加收入能够改善丰富生活、贡献家庭和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就业创业是残疾人社会融入的最高境界。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的路径包括:一是增加全社会就业机会,实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二是树立残疾人就业与普通人就业同等重要的理念。三是提高残疾人人力资本积累,因材施教,实现其劳动能力与就业岗位之匹配。四是建设就业创业无障碍环境。
共同富裕是长期艰巨的任务,残疾人就业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体性治理,循序渐进,适时重点突破。何文炯认为,现阶段残疾人就业创业政策优化的重点:一是以数字化、精准度改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公共服务。二是优化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三是健全公共部门安置残疾人的机制。四是改进和加强特殊教育与就业市场的紧密度。五是增加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平台经济的残疾人就业。六是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制度。
(三)促进残疾人较为充分较高质量就业的联合行动
首都师范大学廖娟副教授围绕《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制定的相关措施做了解读:从就业渠道和重点群体着手,在组织、政策、资金和信息等方面保障就业促进措施的有效执行。一是夯实公共部门责任,建立向社会公开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数量和单位的公示制度,推动按比例就业稳步提升。二是加强企业社会责任,针对残疾人的特点并结合工作需求开发适合残疾人胜任的岗位,实现定向招聘。三是推动融入数字经济,打造残疾人就业新形态。一方面,数字经济可以让残疾人足不出户就实现就业,增加了残疾人就业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残疾人赋能,打破地域、时空和残疾限制,使残疾人实现就业。四是关注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等就业困难残疾人,助力辅助性就业向前发展。五是建立残疾人毕业生“一人一策”就业服务台账,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劳动需求和供给匹配搭建桥梁。
         二、企业责任与残疾人就业支持体系构建
(一)高科技企业助力无障碍事业实践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行业发展负责人申志民指出,作为根植于浙江的平台型科技企业,阿里巴巴通过创业就业无障碍、科技无障碍、生态无障碍三大举措,实现“美好生活,一个都不能少”的愿景。其中创业就业无障碍包括:推出万名残疾人商家创业就业运营计划、“浙励播”助1000名残疾人直播圆梦、创立创就业发展基金;科技无障碍包括:集团淘宝、闲鱼、优酷、饿了么、盒马等15款APP完成无障碍升级改造;生态无障碍包括:推出阿里巴巴公益平台、阿里健康小鹿灯、春风助医行、幸福团助残行动、人人3小时等助残系列普惠行动,全面支持残疾人群体。阿里巴巴将广泛联合合作伙伴,建立合作互助的助残生态系统:联合聋协资助听障群体,联合医疗机构帮助出生缺陷的孩子,联合地方政府减轻困难群众的就医负担,联合社会力量发起“益起动”、“公益宝贝”等项目,让用户、商家等每个群体都能感受到社会关爱、更好地融入社会,共同解决社会问题。
(二)健全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机制
湖北省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江传曾常务副主任指出,目前,我国残疾人就业类型呈现辅助性就业、庇护性就业、支持性就业、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灵活性就业和融合就业等多元化的特点。企业履行吸纳残疾人就业方面存在着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强、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企业竞争力不强、企业履行残疾人按比例就业责任不足、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环境不优等问题。要从企业社会责任出发,梳理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总结企业履行吸纳残疾人就业社会责任的积极意义,包括体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观、扩大社会就业的渠道、开发人力资源、体现慈善社会人道责任。从而在建立责任机制、建立约束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建立支持机制、完善引导机制、完善供给机制七大方面提出推动企业履行安残社会责任的建议。
         三、以残疾人职业教育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以特殊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残疾人高质量就业的“浙江探索”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院长黄宏伟教授介绍了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在残疾人就业、残疾人职业教育方面所作的探索。学校找准特殊职业教育是落实格外关心关注的政治实践、开发特殊人力资源的有效方式、平等融合全面发展的赶超路径、浙江打造“重要窗口”的内在要求等“四个定位”。在以特殊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残疾人更体面就业上,以“六个聚力”为实施办法,聚力残联系统优势、聚力拓展岗位增量、聚力深化校企合作、聚力优化信息服务、聚力激发竞赛活力、聚力贯通升学路径,为学生高质量就业做好服务。通过处理好教育与就业、定位与发展、内涵与外延、融合与融入的“四对关系”,提高特殊职业教育质量促进残疾人充分就业。
(二)以小组支持模式破解面向心智障碍青年就业障碍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徐琴副主席指出,弯湾的故事,是浙江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一个缩影。2014年到2019年,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弯湾”陆续发展出了书店、洗车行、茶歇服务、无人超市等业态,让心智障碍青年能够学习实践如何工作,更好的融入社会。徐琴认为,面向心智障碍青年的就业培训,当“适合”和“喜欢”相违背的时候,尊重“喜欢”,根据“喜欢”重新设计岗位。未来,希望通过普及残疾人职业高中、实施有效的职业转衔政策、打通就业政策与社会保障的关系等,让心智障碍群体过上有尊严、有品质的生活,帮助他们“减少帮助”。
(三)关注残疾人辅助就业问题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蒲晓红教授基于平等融合共享的价值导向,建议通过解决残疾人辅助性就业问题,让特殊困难残疾人享有就业权力。蒲晓红认为,破解智力、精神、重度肢体残疾人就业问题,有理论依据,即重点关注“失业硬核”,关注失业队伍里的文化技术水平低、就业能力差的长期失业者,帮助他们提升就业能力;有现实需求,即落实各项助残惠残民生实事落地见效,帮助残疾人增加收入、融入社会;有时代要求,即共同富裕是包括残疾人在内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蒲晓红从特殊职业教育的学校、学历、学科、融合、出口等方面分析了残疾人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
(四)增强残疾人就业能动性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易艳阳副教授认为残疾人就业体系主要包括残疾人劳动者、雇佣单位、政府政策支持方、服务机构等四大利益相关方,分别构成了主导性、协作性、补充性、集成性、平台性与需求性等节点要素,亟待提升利益相关方在促进残疾人就业能力和动力两方面的能动性。从残疾人劳动者的能动性来看,就业赋能更为重要,由于生理、政策、资源等因素使其本身的就业意愿不足;从雇佣单位的能动性来看,无障碍环境建设、政策扶持有限,融合型人际关系欠缺,导致以虚假挂靠、缴纳残保金等方式规避残疾人就业;从政府政策支持方的能动性来看,市场经济背景下,相关政策的融合性和衔接性有待进一步提升;从服务机构的能动性来看,职业介绍、职业培训,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五)聚焦残健融合,深化校企协同支撑
杭州知味观周赛副总经理谈到,知味观锚定“实现残疾人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目标,通过完善政策链条、创新培训模式、优化服务保障等举措,有效促进残疾人就业结构优化及就业质量提升。一是薪酬待遇方面实行同工同酬。集团每年定向招聘特殊教育中职、高职学校残疾学生,现有的100多名残疾员工与健全员工实现同工同酬。二是以“新型学徒制”助力残疾人就业。通过在特殊教育中职、高职学校建立订单班、企业课堂,每周派师傅进校上课、残疾学生走进企业实训,实现校企提前介入、双向互通。三是以残健融合职业技能竞赛为残疾员工提供更优环境、更多机会。让残疾员工与普通员工在同一竞赛场景、在同一标准下进行技能比拼,用实打实的手艺为自己“代言”,实现残疾员工从满足物质需求到满足精神需求,提升职业尊严。
浙江文新文化创意产业园有限公司王雪华董事长谈到,2021年9月,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与杭州文新文化创意产业园有限公司共建的467产业学院正式成立,致力于深化产学协同,培养高素质的新时代视障残疾人应用型人才。王雪华就校企合作产业学院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进一步精确业态,用好助残帮扶政策。建议467创意联盟每年拟定相关资助计划开展门店与盟员的绩效奖励、公益募捐、助残活动,同时组织电商、文创、数媒等专业进行实地考察,对467产业学院(残疾大学生创业园区)整体结构进行专业谋划,落实残疾大学生入驻、运营模式建立、专业技术支持及助残扶持政策等事宜。二是进一步完善“手创中医推拿”培训机制。建议定期开展具有盲人推拿按摩特色的中医推拿、康复理疗等培训项目,项目内容、培训包根据当年省内推拿技师需求商定,培训优先面向但不限于联盟技师及加盟店,培训包可在浙江省乃至全国范围内推广。三是进一步拓展合作企业,形成校企合作产业集群。在现有的467创意联盟基础上,延伸至知味观、莫卡乡村、可莎蜜儿等订单班的合作范畴,积极拓展适合残疾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企业加入产业学院,形成校企合作产业集群。四是进一步完善建设方案、设计实施建设举措、打造高水平双师团队、开发高质量课程和教材、培养培训产业急需人才、探索高效务实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明确校企责任,强化政策和经费等支持,建立健全对现代产业学院的评价考核。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作为分论坛承办单位,立足办好残疾人职业教育,着眼于内涵式发展,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倾力为残疾学生打造更为坚实广阔的成长平台和发展空间,助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撰稿人: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赵晓旭

媒体来源:残疾人研究(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会官方公众号)




上一条:科研立项|我校获2项2023年度浙江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孤独症研究专项基金科研资助项目立项
下一条:科研获奖|我校获1项浙江省高职院校党建研究会2023年年会论文一等奖